评论:公园为地铁“腾地”是否对公益估值太低

2013-10-14 08:35:00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因为要给地铁工程“腾地”,广州天河公园8万平方米的绿化最近被铲除,4000多棵树一棵不留,被全部挖光、移走,公园十分之一的面积被剃成光头。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连日来令不少市民心痛、唏嘘。市民纷纷质问,如此“毁林”以后复绿谈何容易,对公共资源和财政也是一种浪费。

  让公园为地铁让路,之所以看起来顺理成章,首先因为公园属于公地,就像公路施工一样几乎不会受到个体利益的阻碍。公园是政府养的,地铁也是政府建的,复绿用的还是政府的钱,协调起来就像“一家人”一样方便。然而,这种传统思维的一大弊端是价值观的单一性,即认为建设优于珍惜,效率优于生态。只要让城市升级,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资源,除了体现在周边楼盘的价格上,更有经济之外无形的价值。它不但是城市生态水准的标志,也有着强烈的外部正效应。相反,绿地的萎缩和消失,同样会体现在从经济到民生利益的贬值上。4000棵树,在山区是小数目,在大城市就是大数目。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有关规定,用地单位必须缴纳恢复绿化补偿费1641.7603万元,也就是说平均一棵树也就值4000多元。但这一数字,却远远没有考虑到各种无形的成本和损失,包括公众的享受绿化的权益。对于这片绿道生死的考量,也纯粹是技术上的,缺乏周边民意的选择乃至对环境恶化的评估。

  如果一个公园可以轻易为工程让路,那么任何一个类似的公共空间,随时都可能出于公共建设的理由而被公家“吃掉”。类似于当初石室教堂风貌,要为学校大楼建设让路一样。这种虽然没有涉及具体公民个人,却影响公众深层利益的行为,往往因为有城建的理由而变得不由分说。弊病之根源正是来自于对公众价值长期低估,于是对施工方不会构成过高的成本压力,牺牲公园很容易成了最优化的选项。

  如今城市建设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价值观制高点,甚至很多人认为只有经过人工化的才是现代化的、有利于人居的。在有人对公园林木被毁痛心之时,也不乏有人心存侥幸,认为今后恢复的绿地也许更加漂亮更加适合游玩。而在有关部门眼中,无论绿地还是湿地,都不过是一种可再生可置换的资源。只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买来大树装点并非难题,再造多少次公园都可行。当两三年后,天河公园这片“人造”黄土地重新变绿时,届时赞美的成分很可能远大于今天的抨击和反思。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从一座花园的变化看福州“创森”成效

今年春节前后,我市相继建成开放了12条公园休闲步道,今年底前还将在12个县(市)区各建成1个生态主题公园。自“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4年的12.94平方米提高到14.07平方米,91.9%的居民出门500米内可见公园绿地,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由42.92%提高到43.87%,福州城市宜居指数越来越高。【详细】

昆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

近年来,昆明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新增绿地544.89公顷、公园绿地170.25公顷,种植乔木23.29万株。【详细】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覆盖将过半

21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北京的环境建设规划。按照有关规划,到2020年,城市副中心的绿化覆盖面积将实现过半【详细】

北京新增45处公园绿地 绿化覆盖率48.1%

消除“出门500米见绿地”盲区,是今年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点。记者昨天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包括前门大栅栏地区的百花园、西城报国寺门前的广宁公园在内,今年全市通过拆违建绿、疏解还绿、规划建绿等方式,在城区新增了45处公园绿地、56处小微绿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