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应该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
2013-10-28 08:27:19 来源:燕赵都市报 浏览次数:
景观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环境设计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达到美观、生态、低碳,然而如果民众环境意识不到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仍将是城市之痛。环境规划设计师如何在设计中引导民众意识上的转变?
杨锐解释,中国风景中的“风”字实际上有一层含义就是教育,所以风景园林设计重要的责任是公共的环境教育。到底怎么做?他说,“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句口号是非常管用的,就是从我做起。如果风景园林师想改变环境,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做到低碳生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去影响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再影响更多的人,慢慢地,这群人形成一个网络的话,可能事情就开始潜移默化,慢慢向好的地方变化。”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李建伟认为,景观这个东西看起来跟人的行为没有太多的关系,实际上不是这样。景观确实跟人的行为、人的生活完完全全密切相关。举个例子,中国很多人的行为习惯,比如说在地上扔烟头、随地吐痰,这些跟景观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的景观很多时候没有注意到整洁、舒适、人的行为规范,导致了我们产生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是同样一群中国人,如果去了新加坡自然而然就不会随地吐痰了,因为那个地方干净到让你不忍心去破坏,这就是景观对人的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所以说,在做设计的时候,确实要考虑到人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怎么样能够提高并且得到改善。做景观不光是美的东西,确实是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这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在设计师的努力下,整个社会都会得到改变,所有的人都会得到改变。
钱学森和他的“山水城市”构想
1984年11月21日, 钱学森在致《新建筑》编辑部信中提出“构建园林城市”设想。1990年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立意要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1992年10月再次呼吁:“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我称之为"山水城市、人造山水"。” 之后,进一步提出“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的观点,把中国未来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和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江河湖面、足够自然生态”。
吴良镛认为,“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鲍世行认为,“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哲理”。胡俊认为,山水城市倡导在现代城市文明条件下人文形态与自然形态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的巧妙融合。山水城市的特色是使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规划立意源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追求相契合的山环水绕的形意境界,继承了中国城市发展数千年的特色和传统。
但是,与其它未来城市理论相比,山水城市更多的只是一种构想,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也很有限,而且缺乏解决现代城市问题的一套完整思路和可行方案。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哲学观的确能够给予人们新的启示,但面对当代城市的各种现代技术、现代产业和现代社会文化特征,将中国传统精华自如地应用到现代城市规划中,还需要漫长的征途和艰辛的探索。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