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反规划”,让城市“自然生长”

2013-10-31 09:23:00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次数:

  我们国家有着很悠久的城市历史,有很多的著名古城,如西安、北京、南京、杭州、洛阳、开封,但这些城市都没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享有这一称号的古城只有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的丽江古城。大的文化古城都被现代工业文明毁坏了,这与人们对于历史名城的藐视与不珍惜是有关系的。

  再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缺少科学规划。一些地方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也有偏差,认为摩天大楼、“方盒子”就代表了现代化。建筑的尺度体系崩溃了,干什么事都很浮夸,要超大,要气派。

  城市规划很重要的部分是“反规划”

  潇湘晨报:作为建筑学界的专家,您曾经去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交流和考察,您觉得那些城市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规划方面有哪些是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魏春雨:美国和欧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城市规划模式,美国只有两百年历史,是在没有任何传统和空间束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追求密度,以汽车和高度自由的私人空间作为规划的第一考虑因素;但是欧洲,却有着千年的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比如巴黎,曾经就有一些人骑车在街上抗议,说汽车驾驶过快,自行车像老鼠一样到处躲,使骑车者感到很没有尊严,而步行者也一直在呼吁步行的尊严。所以在巴黎,行人的基本尊严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自行车和汽车。我们在欧洲的城市里漫游,往往行人在过马路时,汽车都会在很远的距离停住,行人优先,这已经成为驾驶者的基本素质。

  近期中国的城市规划,是以汽车为尺度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

  事实上,规划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反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把一些需要生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区域先控制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对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城市规划,是两者有机共存。从一个极端的角度说,城市就应该自然生长、公众参与,无论是城市的建筑也好,还是城市的功能也好,都应该顺其自然。

  潇湘晨报:如何理解城市的“自然生长”?这是否只是一种存在于理想中的境界?

  魏春雨:城市当中的不同群体,和它的发展形成一个自然关系,而不是规定性关系。城市必然会有高密集的地区,有堵塞的地区和疏朗的地区。我们不能期望CBD里不堵车,但是有可能城市如果这里堵塞严重了,那么市民就不在这里住了,换个地方,城市应该具备这种置换更新能力。

  在历史上,有些城市是因为一个产业而形成,有些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兴起……不同的城市因为它的区域不同、气候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文化民俗不同,受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形态:苗家的吊脚楼,徽派的马头墙、小青瓦,侗族的风雨桥,客家的土楼,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城市的“自然生长”是明显的“反规划”思维,虽然现在这样提显得不是很客观和现实,但是像巴西利亚那样的现代主义的悲壮的都市规划已经证明,理性的思维难以驾御和规划城市,或者说,难以建成好的城市。

  现在提让城市“自然生长”,我想是一种漫长而温馨的自然过程。虽然中国的城镇化热潮不可逆转,而“千城一面”的现象一时之间也无法避免,但是也许,会通过很多人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得到改善。

  “城市名片”可以是一栋古旧的老房子

  潇湘晨报: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城市名片”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词,一方面一些自然的原生态的东西因为“城市名片”的打造而失去,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可观的经济利益,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魏春雨:中国还处在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初期,人口的综合素质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人们还不是非常清楚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比如:威尼斯就曾经采取措施,限制旅游业的无序发展,因为当地市民会觉得我生活在这座城市,反而像动物园里的动物被天天观摩,失去了生活应有的氛围和质量。还有巴黎,它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人非常舒服,因为200多年来巴黎一直是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古建筑或街区保护。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