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休闲观光设计应挖掘特色文化

2013-11-15 08:20:17         来源:海南日报     浏览次数:

  有特色有文化,休闲游才有前途

  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唯一的黎族聚集区、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海南的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得天独厚。好资源面临大需求,大需求孕育大机遇,如何整合海南休闲业与乡村旅游业资源,打造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品牌,成为刚刚结束的我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海南生态休闲发展”专题论坛上的热门话题。

  劣势

  旅游形象单一

  产品同质化严重


  “海南拥有山海湖林和田园多种优质旅游资源,但目前的开发主要局限于沿海地区有限的滨海旅游资源,产品类型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整体形象单一,未体现出海南生态多样性特征。”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生态休闲与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呈现勃勃生机。但海南省委党校教授夏鲁平却直言,海南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而且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效益的发挥。

  海口市开心农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宏松同样居安思危,“你脚下的这片土地,它与生俱来的自然环境资源,后天形成的区域资源,以及岁月变迁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能否全部为你所用?”

  他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将乡村旅游理解为以钓鱼、摘果、吃农家菜等内容组成的简单农家乐,认知比较单一。海南拥有独具特色的热带农业和众多美丽的热带乡村,但这些资源处于零散、破碎状态,未被整合并引入新理念、新运作和新科技。

  探索

  遵循“一村一品”

  抓住特色打造品牌


  今年,兴隆开始修建一条长约60公里的绿道,将咖啡驿站、乡土驿站、侨乡驿站、雨林驿站等8个不同风情的“明珠”串成一条“项链”,欲把兴隆打造成一个乡村森林度假公园。这一探索获得与会专家的肯定。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才表示,目前大量外来资本投向海南乡村,然而,在与政府、资本的博弈中,大多数乡村处于弱势地位,缺乏有效的社会参与,但也有少数乡村立足自身特色,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陈才提出,乡村旅游开发需要遵循“一村一品”原则,充分体现乡村特色。他建议,可将乡村景观与日常生活简单利用,营造出具有浓郁乡土性的游憩环境,传播具有地方性的旅游形象。坚持“以农为本”的经营策略,结合农村生产、农民文化、农村生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验。

  “通过创新思维、创意设计,农业农村资源也能被注入新的产业元素。”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杜娜建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例如荒山荒坡和火山台地区可建造村落住宅和农院别墅,闲置农地则可以开发为农业教育基地,吸引游客前来体会农村生活的乐趣。”  突破

  提炼文化内涵

  再现海南民俗文化


  “海南数千年来形成的民俗文化应该成为海南旅游发展的主要可开发资源。”海南大学副教授周金泉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公期、换花节、三月三等民俗节日都为海南揽客。”他建议,海南乡村旅游要突破“农家乐”这一单调形式,通过建设民俗园区、举办民族节庆,实现海南民俗文化复古和原地再现,向游客展示海南岛屿民俗建筑、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婚恋习俗及民俗饮食等。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