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城市群发展失衡难题如何破解
据报道,最新出版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显示,珠三角城市群在人口、经济和城市规模分布上都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城市文化指数却很落后;长三角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作为代价的,而京津冀的城市规模失衡则成为了最大的软肋。
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是什么?经济之声值班编辑娄书铭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马庆斌,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报告指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三个城市群的发展都不太均衡。马庆斌表示,这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未来中国经济再次升级的回旋余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城市群的区域条件不同,面对的国家政策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所以导致发展不均衡,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规律。
马庆斌说,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它有一个持续的国家战略安排问题。另外,三个城市群突出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珠三角其实更多的是以民营经济、加工贸易为主;长三角更多的是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大量外向型的制造业或者贸易为主;京津冀更多的还是国企、央企,包括很多国际企业的总部。
马庆斌强调,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地方政府又能够按照市场规律去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那城市群内部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城市群的活力也会更加增强。
从整体上看,我们城市群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有方方面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产业发展上,依然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比如说在土地出让价格上、环境保护上形成所谓的底线竞争,不仅使产业产能过剩,我们的环境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是城市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修路问题上、跨界的水资源使用、垃圾处理、城市和城市之间人员流动上,主要还是以邻为壑。剪刀差不仅在城乡之间,实际在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这个问题。
三是跨界的河流或者湖泊的水资源使用问题,在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出现“木桶效应”。城市群对在自己属地以内的污染企业,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企业的产值。出现这个问题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更好的协调机制。
四是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更多的基于传统的土地财政,以卖地把城市搞的越来越大,摊大饼,但实际上它的产业、人口都跟不上,这是一个比较突出共同的问题。
土地财政的模式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现在是否到了转变模式的时候?马庆斌表示,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一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另外一个是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两点,在城市群的培育过程中,也依然是适用的。
马庆斌说,一是要应该尽快制定更加明确,更加具有约束力的国家级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二是要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园区建设,甚至在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用市场的力量扫清产业雷同的病根。三是最重要的,就是破解土地财政的问题,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财政体系,不同城市的分工应更加明确。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时代中看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的变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