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3-11-25 08:06:2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
另一方面,“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却导致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各地“圈地”花样不断翻新:以“经营城市”为名的土地经营;以“招商引资”为名建起了连片厂房;以“园区建设”名义“圈地”……我国每年因城市化减少的土地数十万公顷,一些沿海地区已经见不到粮田,基本被水泥或沥青覆盖了。如不能守住“耕地红线”,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更何况还要“留与子孙耕”!
此外,还应优化能源结构,重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应开发绿色低碳技术,引导技术、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技术进步,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效率。一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水平,将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建设实践;二是开发新材料以代替耗竭性自然资源和有毒物的使用;三是重视适用技术的整合集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快信息化和城市化的融合,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城市规划必须超前,建设则应循序渐进
从国际经验看,城市规模的扩大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摊大饼”,以伦敦的同心圆扩张最为典型;一种是超前规划,后发国家的城市建设大多如此。这两种模式我国均有。不可持续的是,一些城市建在不宜建城的地方,如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时刻受到“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一些城市“饼摊大”了,但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服务业仍建在老城区,诱发“潮汐式”拥堵。鉴此,应推动城乡建设由规划变得快、功能分区乱、形象工程多、使用寿命短朝向规划必须超前、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经久耐用转变,建设形成与国土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形成符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等原则”要求、各具特色的城镇规模、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实现协调平衡发展。
要用明天的视野规划和建设城市和工程。李冰父子公元前256年建成的都江堰工程,现今还在造福于成都平原。一些国外城市规划,200年前就完成了现在还在实施;我国一些城市规划根本不加以实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甚至换一任领导城市规划就推倒重来。
因此,应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以交通为纽带建设形成城市带、城市群。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在大中城市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协调的道路体系。
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标准。城乡建筑如不能按节能环保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使用中必将浪费大量能源,改造也将花费大量资金。
宜居的城市环境,需要居民的觉醒和行动。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破除铺张浪费、比阔气、讲排场等陋习,毕竟房子再大睡觉只要一张床,汽车再豪华只是代步工具。公众应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如捡起“菜篮子”、循环使用包装物等,还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爱护公共卫生、植树造林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消费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文明风尚。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