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可建10个千万级人口城市
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1979)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演化规律所提炼出的“S”形曲线(即“纳瑟姆曲线”),城市化过程分为起步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加速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成熟阶段(城市化率高于70%)三个不同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化率超过50%,表明中国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后期,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将“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称为影响21世纪进程的两件大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纵观35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从人口城镇化层面看,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从土地城镇化层面看,城镇数量显著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全世界现在超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是25个,中国才3个,占1/ 8,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4。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群的产值大概只占到了GDP的35%左右,美国和日本三大都市群都占到了60-70%。
对此,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并不客气地指出目前北京等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并不是“大”惹的祸,而是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体制的问题。
蔡继明称,对于城镇化的主打方向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有主张大的,有主张小的,还有主张中等的,折中的提法是协调发展。但协调发展显然不是同步发展,不可能把660个城市都扩大一倍,然后19000个镇也跟着扩大一倍。这个问题要从国情出发,还要从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来考虑。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都是首先进入大城市,30年来中国农民工进城的路线也是首选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圳。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人口已经基本上达到70%以上,这时人群又开始向周边小城镇扩展。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城市没有进入这个阶段,所以过分地强调发展小城镇是不对的。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是达到了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我国660个城市中,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才150多个。所以,我个人认为,至少在40多年内,到2050年,我们的城镇化道路还是应该以大城市为主。
大城市可省2万平方公里土地
第一,人口越进入大城市,越有利于节约使用土地,同时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被突破。我也做了一些测算,比如说到2020年人口达到14亿,城市化率60%。我们做了两个不同的测算,结果是,优先发展大城市比优先发展小城镇可以节省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有能力治理污染。东京的空气质量、环境要比北京好得多,但东京的规模比我们大。所以大城市出现污染问题,不是因为大造成的,而是因为管理水平、管理制度还有待于改善。城市越大,环保部门越能够做到产业化。
第三,大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对比较发达,能够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第四,强调大城市优先发展,并不等于不要小城镇。大城市发展将带动周边的卫星城、卫星镇发展。
大都市 千万人口级应建10个
在蔡继明看来,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虽然出现人口拥挤等城市病,但是城市的承载量还远远不够。
他指出,有人说,北京、上海、广州都太大了,似乎没有发展空间了,然后也不想建更多的超大城市。我觉得这个思路应该突破。全世界现在超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是25个,我们中国才3个,占1/ 8,而我们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北京在这25个城市里面排到第20位,上海排到第10位。上海与东京比,只相当其人口密度的一半。我们现在感觉到拥挤了,感觉到堵了,肯定是管理上的问题。除了北、上、广之外,我们还至少应该有七八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
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群的产值大概只占到了GDP的35%左右,美国和日本三大都市群都占到了60-70%。所以,从相对规模上来看,中国的大城市都还有发展的空间。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治理“城市病” 郑州市开出“双修药方”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详细】
中国和德国屋顶花园发展对比
玫瑰姐计划在4月份去德国,先在网上搜了一些德国攻略,找到了德国屋顶花园的文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