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速食时代的雪花古建筑文化(图)
即使面对庄严厚重的紫禁城、曲径通幽的拙政园、和风拂面的断桥畔,我们依然不能停下飞速运转的齿轮,听着导游快餐式的景点介绍。和珅花园中“步步高升”的石阶、韦小宝香炉砸鳌拜的养心殿、形似陕西地图的跪射兵马俑,乃至鲁智深出家的寺庙、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关公用过的偃月刀……不一而足。到底哪些知识是真的?哪些知识是假的?没人去分辨,因为这是速食时代!
不争的事实是,古建筑文化在公众视野中正在被速食化,准确的说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的快餐化。正如同红烧牛肉方便面不能替代真正的红烧牛肉,大衣哥不能替代杨洪基,古建筑文化的快餐化也夹带着文化知识的肆意扭曲,而文化的精髓往往由于商业噱头不足而被弃之如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的第六个年头,雪花啤酒古建筑项目的负责人、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先生依然坚持初衷:“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最终总要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根在哪里?”这正是雪花啤酒不遗余力地支持古建筑文化普及的原因,也是雪花的重磅力作《中国古典园林》五书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所引发的深思。
缺失的古建筑软传承
由于系列清宫剧的热播,北京恭王府作为和珅府邸,吸引了众多游客的乐趣。不少导游会洋洋洒洒地介绍,大贪官和珅贪污了多少钱,花园里每个景点与升官发财是什么关系,哪里的寓意是“步步高升”,哪里的寓意是“一步登天”……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而事实上,和珅作为恭王府的第一代主人,于嘉庆四年被赐死。咸丰元年,恭亲王奕訢成为该府邸的第三代主人,并在咸丰、同治年间整修,府后添建花园。现在的恭王府格局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恭王府花园与和珅没有什么关系。
大名鼎鼎的故宫,同样也有人在津津乐道地介绍宫女的鬼影子、枯井,所以故宫有很多区域不对外开放;在五台山,有一个鲁智深出家的寺庙;在台湾鹿港老街,有导游介绍九曲巷是为了防僵尸而修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贾珺教授说:“有些古建筑的介绍,不仅是错误的,甚至是搞笑的。而古建筑文化本身的东西,也往往介绍得错漏百出。”
事实上,很多古建筑本身就有一些传说,如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少林寺达摩面壁……这些传说已经成为古建筑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从另一个侧面诠释着古建筑的历史,更加增添了景点的可观赏性。但是现代人主观臆造的传说故事、错漏百出的专业知识,则完全扭曲了古建筑的存在价值。
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先生说过: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今天,虽然古建筑硬件本身已被列为文物加以保护,但速食化所带来的古建筑文化软传承失位,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大问题。
出书难制约古建筑科普
如何将古建筑的正确知识、背后的文化底蕴真正传承下去,专家学者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出版图书是专家学者进行科普的重要手段,但对于他们而言,出书殊非易事。古建筑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出版这类图书,显然是赔钱的买卖,巨大的收支平衡缺口使学者们出书有心无力。
“一个教师自己写完一本科研著作,一定要找20、30万元钱出版,而且还很难说卖出去,还要自己找销路。”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刘畅副所长坦言,“你们真不知道我们的科研经费有多紧张,我们的老师出一本书有多难。”
这种现象,在国内相当普遍。如何有充足的经费进行科研,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图书等可视化传播物,是相当多专家学者面临的大问题。比如被誉为“一代茶学宗师”的安徽农大教授陈椽先生,他的《茶业通史》,1984年出版,是“全世界首部茶业通史著作和世界茶史的抗鼎之作”。其再版却屡因资金问题搁浅直至2008年才得以再版,距第一版整整隔了24年。
在古建筑领域,某古建筑专家笑称,古建筑既非“国计”,又非“民生”,是吃饱了才玩的东西,这显然不符合速食时代的需求。“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古建筑科普读物难产,正确的知识文化难于普及,种种因商业化而产生的所谓传说才大行其道。
编辑:zhaojun
相关阅读
古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在现代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多,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成为一个趋势。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详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