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建筑为城市延续文脉

2013-12-12 09:40:44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如今,除新疆大学图书馆和自治区展览馆外,南门体育馆已有名无实,红山商场改弦易辙,团结剧场门可罗雀。

  同样难逃消失厄运的还有新疆大学的红楼、苏联驻新疆领事馆办公楼等一些老建筑。

  2007年4月到2011年12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有65处,老建筑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对于一个古建筑资源并不丰富的城市来说,弥足珍贵。

  据乌鲁木齐市文物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在此次文物普查登记结束、尚未公开前,包括新疆第一运输公司办公楼、木运司语录碑、兵团机运处汽一团车间等5处老建筑,就被“紧急”拆除。“我们只能猜测,被拆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护成本和利用价值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说,保留此建筑群,要承担巨额费用,不如“把这块地利用起来,让它产生效益”。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在于文化。

  事实上,在新疆大学红楼、老自治区博物馆等近现代建筑被拆之后,人们对老建筑“破旧”与“立新”的反思就一直没有停止。

  “破”与“立”

  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以新建筑的产生和旧建筑的消亡为代价吗?

  在孙国城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建筑的保留不仅限于修缮,更需要其他形式的利用,因而,为老建筑寻求新生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方式。

  历史上乌鲁木齐最大的银行“南门大银行”,即现在明德路上的中国工商银行,就是保护性利用的典范。

  始建于1959年的新疆昆仑宾馆,经过几次改扩建,使用至今。改建期间,自治区领导曾多次批示:一定要“修旧如旧”,保留其原来的风貌。如今,这里已成为与国际博览中心、新疆人民会堂三足鼎立的地标性老建筑。

  国家文物局今年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55处文物单位上榜。而在此次公布的“国保”中,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列入其中,就足以说明问题。

  它们到底该给这个城市留下些怎样的记忆?

  张子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美术馆属于博物馆的一种,而博物馆本身,又是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符号。把在人们印象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展览馆”改造成为“美术馆”,等于是用一个文化的符号取代一个记忆的符号,难度不小。

  按照规划,即将建设的艺术中心还将新疆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涵盖其中,“从这个层面讲,把老展览馆一刀切地全部推倒重建,是最简便的方式,但从保护城市文化记忆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最不可取的方法。”张子康解释。

  在老展馆的改造中,“留旧建新”成为了一种共识。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新建美术馆的效果图中,原展览馆里挑高的大窗被封住了,但却依旧保留了窗户存在的式样。目的就是为了“既要保留传统,也要衔接得起未来,既能让人们追忆到建筑建设年代的印记,也能通过今天的改造,给后人注入新的文化含量,增加这栋建筑在这个改造时期的历史记忆。”张子康说。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