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记得住乡愁"的规划从哪里来

2013-12-17 08:45:35    作者:耿银平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2月15日《长沙晚报》)

  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生活习性、审美习惯等文化风貌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幸福感的“精神小屋”。这种蕴涵人文情怀的城镇,当然能让人“记得住乡愁”。

  遗憾的是,在这些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太注重物质主义、大干快上、“长官审美”,从而让“记得住乡愁”的规划更加稀缺。比如不少地方为了规划新楼盘,将古色古香的历史古建筑推倒,让新规划成了“文化沙漠”;再比如有的规划过分注重西方现代主义风格,而对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缺乏足够的尊重,忘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底线。

  因为这些建筑割断了和历史、文化、记忆、美妙情感、精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对居民应有的情感尊重、精神观照、人文体恤,所以总让人觉得陌生、生硬、突兀。在这样一个仅仅作为居住空间的建筑里,人们内在的诗意、激情,乃至创造梦想的动力,萎缩了很多,当然也就看不见乡愁了。

  法国资深建筑师阿兰·萨尔法说:“我们应该切记,建筑不是乌托邦,是让人使用的,它应该让人接受,使人感动,它应该有自己的意义,体现自己的价值。”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秦红岭教授说:“一切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这是城市规划最根本的伦理追求。”那些脱离了让人感动的追求和文化底线的城镇规划,应该得到及时纠正。

  其一,应该多一些文化敬畏感,各种城镇规划必须将文化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物质效应放在首位,让诸多规划成为“心灵妥帖的地方”、“适合人居住的艺术品”,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规划目标。其二,及时修改1989年实施的《城市规划法》相关规定和条款,赋予城镇规划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任何“利益牌”、“人情牌”都不能动摇,任何人,任何单位,任何长官,任何公共机构等,都不能随意修改和更改,确保城市规划具有连续性、人文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其三,城镇的各项规划,虽然最终由官员作出决定,但要更多地征询群众、专家的意见,让“草根审美”成为城镇规划中的重要构成,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将《城市规划法》规定的,“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应当注意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等落到实处,让未来的城镇能够美好得令人记住乡愁。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