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庭:生态文明应该以人为本

2014-01-07 09:50:1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三峡工程报     浏览次数:

 

  群贤汇江城,浓情倾三峡。12月6日,三峡传媒公司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清洁能源沙龙。一批专家学者相聚在在东湖之畔,探讨"三峡工程与长江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张博庭在主讲《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看待长江的新生态》时响亮提出:生态不能只提保护不讲进化;水电工程具有减灾效益。而耄耋之年的三峡工程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南林业大学名誉教授王儒述则在主讲《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时鲜明地指出:发展水电,有利于保证能源供应,促进节能减排。本报今天继续重磅推出"三峡传媒清洁能源沙龙"专栏,将嘉宾们的论述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在12月6日于武汉大学举行的首期三峡传媒清洁能源沙龙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主题为《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看待长江的新生态》的发言中强调,提倡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强调必须"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防止用保护生态的口号,阻碍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如果我们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一定能很好的理解和解释关于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生态不能只提保护不讲进化

  张博庭在沙龙上表示,水电开发中的生态影响,是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我国的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有关其对长江的生态影响,一直是社会议论的焦点。如何以三峡工程为例,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全面的理解水电开发的生态环保作用,真正做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我们亟待解答的问题。

  他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倡生态文明这一事实入手,开始他的阐述。他说,党的十八大为何要提倡生态文明,而不是简单的强调加强生态保护?是因为生态与环境并不一样,环境的主体是人,而生态系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应着不同的主体。当研究个体、物种、种群等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时,所对应的主体是不同的。

  对于某个子系统生态而言,生态的好坏是相对其主体而言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肮脏的垃圾场,是老鼠最好的生态。然而,保护了老鼠的生态,绝对是我们人类的灾难。因此,只有面对包括人和生物及非生物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时候,保护生态才与保护包括人在内的环境相吻合。也只有在这个层次,保护生态的口号,才不会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矛盾。

  提倡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强调必须"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防止用保护生态的口号,阻碍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与文明相矛盾的状态有两个,一个是野蛮、另一个是愚昧。在有人生存的现实社会,一味的强调保护原生态并不一定代表生态文明,而有可能还是一种生态愚昧。因为,只要有人生存,就要向周围的环境进行所取。如果你不能科学的、能动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必然就会自发的、无序的、被动的影响和破坏自然生态。

  张博庭指出,我国一些水电开发受阻的遭遇,很多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整体的生态大局观念,把保护生态的理念,教条地用到了某一个子系统上。用保护某一条鱼、某一棵草的生态理由,阻碍了整个的社会文明和进化。最终,以至于造成了我们抱着保护生态的目的阻碍水电开发,却得到了破坏全球大生态环境的结果。例如,由于清洁能源不能有效利用,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太合理,煤炭燃烧量比较高。

  可见,当我们把"保护生态"的口号,局限到了某个(不考虑人的)子生态系统的时候,就难免会出现了保护的局部的小生态而却破坏整个人类社会的大生态的问题。

  张博庭表示,生态与环境不同。对于环境我们必须保护,而对于生态,不能只谈保护,不讲进化。按照以往狭隘的生态保护理念,水电开发与河流水生态,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永远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一旦站到了生态文明的高度,我们就会发现:以人为本的生态保护(即生态文明)总是会和科学发展高度的统一。

  三峡工程就是一项生态文明工程

  随后,张博庭将话题引到三峡工程。

  他举出一篇题为《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报道,报道中称,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某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

  对此,张博庭予以回应,他说,我们大家眼看着长江流域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和治理了长江的洪水威胁之后的突出变化,为什么鱼类保护人员得到的结论,却是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呢?因为我们和鱼类保护工作者所考虑的长江生态系统的层次不同,主体不同。

  在我们和长江流域的民众看来,长江的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例如,一位来自湖北荆州地区的年轻记者,曾用自己家庭的切身体会,阐述了三峡工程所带来的变化。在她童年的记忆里,长江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为了避免长江泛滥,她的父母每年的冬、夏两季都要出"义工"。古老的长江带给他家庭的记忆,除了恐惧还有沉重的负担。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