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两会热议:甘肃生态“六问”
生态,已在甘肃百姓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今年全省“两会”代表、委员对生态的关注度,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不久前,国家批准我省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就已经成为“两会”对生态热议的前奏。
当然,如此关注生态,已不是第一次。
因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生态是那样的脆弱,一不注意就“恶化”了。用省政协委员张鸣实的话说,叫“极易逆向演变”。
而且,在中国版图上,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
当目光集中于“生态”时,甘肃应该怎么做?这也正是省“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意味着什么?
当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时,很多人都为之高兴。
因为,对于甘肃来说,这是一个重要契机。
“这就使得甘肃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难得的政策叠加期和战略机遇期。”张鸣实委员说。
在张鸣实委员看来,甘肃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为保护生态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是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获得批准,意味着甘肃生态保护建设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将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我省生态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破解?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加强生态建设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
甘肃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这无形中加剧了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
《政府工作报告》十分明确地给出了回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不顾环境污染的发展终将会失败。”省人大代表李志勋说。
李志勋以武威市为例,阐述了发展与保护应该并重。他说,武威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方面注重生态保护与治理,一方面加大节水农业和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的发展,如今地下水位在逐渐回升,而GDP增速也在逐年加快。
如何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富民之间的关系?
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目的是让人民受益。
但现实问题是,如果生活水平上不去,又怎能有心情去享受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山水呢?
生态建设必须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这是代表、委员们共同的意见。
“我们在严格落实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履行好生态保护职责的同时,千方百计发展生态经济,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来自肃南县的省人大代表李宏伟说。
在李宏伟的“生态立县”理念中,生态建设不是简单的保护,而是一个能够产生多重经济效益的产业。比如退耕还林与林果经济结合,带来的是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兼得。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会推动旅游的发展。
省人大代表张海琳说:“有条件的地区要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加大文化旅游业的开发。”
怎样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并且付诸行动?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盲目引项目、铺摊子、搞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恶化的现象客观存在。
省政协委员张鸣实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势在必行。
张鸣实说,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考核权重,调动干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干部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不求一时之功,要立百世之业。
怎么让农村环境更洁净?
化肥、农药、地膜、小企业,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农村造成污染。
“当大家致力于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不应该忘了农村。”这一观点,在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省政协委员杨肃昌说,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关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杨肃昌建议,要城乡统筹,调整重城市、轻农村的环保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生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给予强大的保障。
张鸣实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同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人员建设标准,推动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编辑:wsy
相关阅读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对36个沙漠(石漠)公园规划进行评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参加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张守攻参加评审。【详细】
广东惠州生态方案出炉 建绿色现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提出,从构建绿色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等7项主要任务着手【详细】
天津加大力度推进湿地保护
出台规划、搬迁移民、流转土地、拆除建筑……为保护“华北绿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7.4%的湿地保护举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