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构建都市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4-01-20 08:43:03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当今世界,都市化进程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经济社会的范畴与一般的文化领域,深刻地改变着文学、艺术、影视、娱乐等传统的精神生产与消费方式,使当代人的审美意识、艺术经验、自由体验与审美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为以文艺美学为主要形态的当代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学术生长空间与全新的当代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总方法论与价值立场,以中西美学学术理论与学术史为思想资源,充分吸收和借鉴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史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创建一门符合中国城镇化战略需要的都市美学理论,有助于推动中国美学的学术转型和创新,也可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当代人的审美自由提供一种现实的参照系。这其中,有几个基本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其一,需要对“都市”、“都市文化”等基本范畴与学术语境进行界定与阐释。

  从城市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都市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结构看,都市代表着当代都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环节。因而,“都市”在本质上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环节的统一。对都市的当代研究与阐释,不仅是人类了解都市历史的一把“钥匙”,也有助于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阶段深入认识城市的本质。都市文化是依托于规模巨大的人口与空间、富可敌国的经济生产总量、发达的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所形成、创造出的文化模式,在当代具有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高级精神形态与当代世界精神生产—消费中心的双重内涵。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文化研究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对各种城市社会问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文明与经济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而直接的现实意义。

  其二,需要论证中国文艺学、美学与都市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关系。

  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现代化运动中,中国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及其成果构成了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的原始形态;而近十年来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社会发展目标的中国都市化进程,为中国文学研究从“文化研究”转向“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与学理契机。以西方城市社会学与中国文艺美学为双重资源进行都市文化研究,既是中国当代都市文化研究与西方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都市文化基本理论与科学体系的经验基础,同时还为世界范围内的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理论形态与解释框架。

  其三,需要初步确立都市美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立场。

  与以和谐为最高理想的古典美学、以反抗资本主义文明异化为主题的现代美学相比,都市美学更多地与都市人日益膨胀的感性欲望和物质消费冲动纠缠在一起,并在当下经常性地成为传统文化、传统伦理学及传统美学“审判”的对象。就当下文艺美学与文化研究而言,其中有两种学术倾向值得关注:一是以传统美学资源为背景对当代都市审美现实的“审判”,二是以“怎么都行”的后现代知识态度对当代都市精神混乱现状的放任自流。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回避了美学对当代都市审美问题的职责。在这个意义上,由康德奠基的既与对象相关,又不同于现实对象的“审美主观形式”,在都市美学理论建设上仍然具有“逻辑起点”的重要功能。以“审美主观形式”的当代重建为中心,将后现代社会中欲望化了的“审美主观形式”与主体真正的“形式感”区别开,对于都市美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者可以为都市美学建立一个必要的逻辑起点,后者则可以为都市美学提供一个可靠的价值立场。

  其四,需要以“都市化进程”为现实背景、以“都市文化研究”为学术语境,探讨中国文艺美学既有框架的改造与当代形态的建构问题。

  具体说来,是在性质、对象、范围、理论框架、范畴体系、价值理念等基本层面上,对作为文艺美学“当代形态与当代问题”的都市美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将都市美学的对象与范围明确为“都市化进程”产生的各种文化与精神问题,特别是其中与都市人心理、情感、审美等直接相关的部分。另一方面,探讨如何为当代人建设一种可以与都市生活世界相适应的美学新理论与新工具,其主旨在于为过度娱乐化、欲望化的都市审美活动提供理性的评价观念与认识工具,实现美学作为人的自由与解放之学的当代意义。在这个意义上,都市美学的主要理论任务有二:首先,由于主体的想象力与个性在都市社会中正走向越来越严重的异化与沉沦,因而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重新拯救人的固有审美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诗性智慧机能;其次,由于古典美学、现代美学的传统影响及其对都市审美经验的隔膜,因而它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培养出当代个体生命对都市文化健康的审美趣味与判断力。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市化进程与文艺美学的当代性问题”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

郑晓笛: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郑晓笛发表题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棕地再生的五个层级》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