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喘口气”的不只是故宫
从2014年起,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外,故宫将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1月6日,故宫进行了首次全天闭馆,提醒观众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故宫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到北京,长城和故宫是必去的景点。2012年,故宫接待游客1534万人次,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的博物馆。365天“连轴转”,日均4万多人,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一历史建筑的保护。除了路面、台阶的磨损,人的活动令建筑内温湿度变化大,对建筑表面及院内的彩绘、雕塑等文物产生一定的破坏;游客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也对局部装饰产生不良影响。
事实上,需要“喘口气”的不只是故宫。已故的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曾表示,我国有很多文物遗址都出现“旅客数量”超过“文物建筑承载量”的问题,长期超载势必对这些遗址造成危害。同时,一些著名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也严重影响了景点的生态人文环境。为此,黄山早在1987年就率先推出景点轮休制度,对重要景点轮流实行3到5年的封闭保护,使植被得以恢复、生态得以改善。
诚然,我们有欣赏文物建筑的权力,但没有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于一旦的权力。同样,我们可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喜爱反而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也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故宫闭馆,黄山轮休,这种劳逸结合、休养生息的理念值得推广借鉴,给每个景区有“喘口气”的机会。
眼下,许多景区之所以持续超负荷运转,恐怕更多还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对此,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高瞻远瞩、统筹考虑,不能只顾一时的收入,而放弃传承历史、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国家也可以出台相应规定,将人文生态景区的“休息权”作为一种制度落实下来,在让古建筑、花草树木得到休息的同时,也可以整修设备、完善设施,给广大游客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服务。
当然,平衡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能止于闭馆和轮休。应该看到,对于建筑和生态破坏最严重的,还是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时期的超负荷接待。如果这一现象不加以扭转,即使给了景区“喘口气”的机会,也难以从根本上走出涸泽而渔的困局。国外对于景观遗产的保护,除了定期闭门谢客外,平时也很注重限流的重要性。法国卢浮宫、美国大峡谷,都限量发售门票来控制参观人数。我国去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也明确提出“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在这方面,各地必须落到实处,避免景区超负荷运作。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古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在现代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多,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成为一个趋势。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详细】
中国古建筑中的气口——天井(多图)
天井,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古民居及祠堂、庙宇中极为常见。老住宅区,房屋与房屋之间或与围墙之间围出的露天空地称之为天井,是老宅采光、通风最主要的构造,同时它能使建筑空间更加灵活,构成美妙的环境景观。【详细】
留住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重开发、轻保护,使古建筑的传统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