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南:芍药作为中国爱情花之史考——执子之手,秉兰赠芍
芍药
1.芍药之"情花"文化
1.1结情之物
花卉文化是人们主观情感的客观体现或寄寓;是人类丰富的主观情感与多彩花卉的结合。
《溱洧》原文: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译文:溱水长长,洧水宽宽,荡漾的河水映蓝天啊。男子女子走了过来,手里握着一枝枝香兰啊。女子说,到前面看看么?男子说,已经看过。女子说,不能陪我再去看么?男女双双走到河边,宽阔的河滩上嘻笑一片。男子女子偎在一起,互送可爱的芍药留纪念。溱水滔滔,洧水滚滚,流淌的河水深又清呀。男男女女涌了过来,岸边挤满一堆堆游人呀。女子说,到前面看看么?男子说,已经看过。女子说,不能陪我再去看么?男女成群奔到河滨,宽阔的河滩上欢声阵阵。男男女女挤在一起,互赠美丽的芍药作定情。
郑玄《毛笺》注曰:"士与女往观,因相与戏谑……其别,则送女以芍药,结恩情也。"
毛氏《传》"芍药,香草也""其别则赠以芍药,结恩情也。"
朱熹《诗经集传》"且以芍药为赠,其结恩情之厚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可以通过一定的器物和仪式来操纵他人的思想和灵魂,改变事情既定的轨迹。"赠芍药"这一行为便具有巫术色彩。当心仪之人接受了这种芳色可爱且与赠送者关系密切的花草时,也就接受了自己的身体、灵魂、情感、意愿,花草的'媚人'功能则开始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两情相悦的目的。
1.2相思之花
芍药的情花形象在后世诗人的笔墨之中得到了延续。
隋·江总《宛转歌》描写一个遭弃女子的悲怅心情"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
唐·杜牧《旧游》"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
卢储《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许景先《阳春怨》"红树晓莺啼,春风暖翠闺。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藁砧ɡǎo zhēn,丈夫的代称)
史达祖《祝英台近》:"柳枝愁,桃叶恨,前事怕重记。红药开时,新梦又溱洧。此情老去须休,春风多事。便老去、越难回避。阻幽会。应念偷翦酴醿,柔条暗萦系。节物移人,春暮更憔悴。可堪竹院题诗,藓阶听雨,寸心外、安愁无地。"
芍药的情花意蕴衍生出了成语"采兰赠药(或采兰赠芍)",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怪道前日老哥同老嫂在桃园大乐!这就是你弹琴饮酒,采兰赠药的风流了。"
明清戏曲中,芍药作为爱情信物或爱情见证的屡见不鲜。
明清爱情戏曲中的芍药
编辑:jiaol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