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让地表滋润休憩

2014-01-26 09:46:24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相信看过科幻电影《2012》的人,一定会对那一幕黄石火山喷发的场景印象深刻。事实上,持续活跃的黄石火山给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带来了丰富的地热资源,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也使得它成为全人类的财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在管理模式、制度保障、资源利用等各方面作出的探索,为世界各地建立国家公园树立了一个良好范本。“国家公园”背后蕴涵的,是一种对自然与文化区域进行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的高度优化的管理体制。2006年,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近些年,国内学者根据中国自然资源保护的现状,在理论和具体操作层面对国家公园进行了更多思考。本期借“国家公园”这一主题,邀读者共同思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我国现行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完全开放的风景名胜区或国家森林公园,是介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与完全开放的旅游开发区之间的一种保护发展体系,始终坚持以景观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双重任务的基本策略,是国家政府对某些在天然状态下具有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区划出一定范围而建立的公园,属于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管理。国家公园的主要管理目标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地理景观,并允许为适度开发提供游憩机会。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冶·卡特林(George Catlin)在1832年提出。当时,以乔冶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正处于一种盲目、混乱且短视的状态,而丝毫没有考虑到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印第安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保护。1872年,在强调旅游开发的实用主义者和自然保护主义者的共同推动下,美国国会批准将西部一片原始、独特而壮阔的黄石地区确定为“有益于人民,为人民所享用的公园或游憩地”,并公布了《黄石公园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国家公园用于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和公众游憩休闲的目的。黄石公园在自然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巨大成功使它成为世界上现在保护地体系发展的开端。从1872年至今,国家公园成为通过科学开发促进有效保护的一场运动,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从单一的国家公园概念衍生出“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圈保护区”等相关概念。这是人类认识人地关系的一场革命。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我国半个世纪的保护区建立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有代表性的或典型性的生态系统或生物资源大多都得到了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方式也是以部分牺牲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功能为代价的。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区着重强调了自然保护的一面,而忽视了土地经济功能的发挥,用过于简单的方式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当地居民对保护区资源利用权的行使。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甚至部分居民失去生活的土地,而同时政府又很少能给出其他令当地居民满意的生计方式,保护和发展矛盾随之而艰巨,变得难以调和。这就造成保护目标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严重的冲突,以致在保护区内乱采乱挖、乱捕乱猎、乱砍滥伐等活动屡禁不止。

  基于我国的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特别是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地是长期发展的需求,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只注重了资源的保护而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寻求一种能在协调自然资源保护与发展之间实现双赢的管理模式,以弥补我国现行保护体系的不足,建立“国家公园”成为处理保护与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滇西北的“三江并流”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蕴藏着无穷的神奇、巨大的魅力。然而这一地区山高坡陡,地形险峻,土层稀薄,易遭侵蚀,物种分布范围狭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此外,该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社会经济亟待发展。

  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又解决好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冲突呢?显然,单纯封闭式的保护模式,或与保护目标脱节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要使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综合保护与发展的理念,解决各方利益群体的需求,保证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国家公园,才能够保护原生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为国民提供游憩和学习场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学术研究及国民环境教育。2005年,云南省政府、迪庆州政府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以高原脆弱生态系统为案例的新的保护管理模式的研究。2006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宣告成立。目前国家林业局已批准在云南省试行国家公园保护地管理模式,云南省政府也专门在云南省林业厅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有关国家公园的相关建设规范和立法工作也正在积极实施。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充分借鉴了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模式的经验,按照“严格保护、强化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脆弱地区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成为集保护、科研、生态旅游、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示范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要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党中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在云南试行成熟后,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将向我国其他地区逐步推行,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

  (作者杨宇明教授系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王四海为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副教授)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记者从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组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认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详细】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议

  据悉,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已经提出,将设【详细】

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记者从13日上午从国新办举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挂牌近一年来,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详细】

《国家公园设立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办在北京召开《国家公园设立标准》专家论证会。来自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IUCN中国代表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