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将出现的新特征

2014-01-27 13:54:58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也开始累积许多问题。尤其是2008年之后的五年,中国城镇化继续大步发展,但城镇化发展的各种矛盾暴露得更加明显,社会各界的讨论更加热烈,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共识更加明确。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形成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各项基本共识。站在2014新年的门槛,展望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城镇化转型进入了理性推进的新阶段,有望迎来重要的新一轮黄金期。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为了摆脱困境,城镇化再次被推到宏观决策的前沿。这一点很容易促使人们想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城镇化在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上确实出手不凡,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城镇化作为救急药方、应急药品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回顾过去几年,城镇化被一些地方领导看成是经济发展之因,而不是经济发展之果。城镇化被等同于城市发展、城市投资,甚至等同于工业和房地产项目,偏离了以人为本、促进农民与农民工市民化这一核心要义。城镇化被看成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政策,而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被主要看成是一项经济领域的增长政策,而它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更重大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不少地方以城镇化为名,“下猛药”的投资行为,“生拉硬扯”的拆迁行为,重表不重里的建设行为,只顾眼前不计长远的规划行为等等,屡见不鲜。其结果,城镇化深受“内伤”。

  2013年11月首次由中央召开的以城镇化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对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质量增长、城镇化的核心、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理性的全面思考与总结,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理性的、全面的总结,在少数地方城镇化持续发热,最终可能要烧出难以挽回的毛病。有了理性思考,我们才能真正促使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努力避开那种外表富丽堂皇而内部问题重重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展望未来,城镇化在若干方面将会呈现一些新特征:

  1.城镇化的温度:

  有人说城镇化已经走冷了,不再那么热了。这种说法片面。一个人不能持续高热,甚至高烧,城镇化亦然。这样来说,在某些地方城镇化要降点虚火并不为过。但降点虚火,并不意味着要变冷。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刚刚步入以城市为主体形态的社会,中国城镇化起码要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还要持续二三十年。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在城市,城市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句话,城镇化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伴相依。所以,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从全局的范围来看,城镇化不会那么虚热,但绝对不会变冷。城镇化将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健康的那种热度。

  2.城镇化的速度:

  有质量的速度将是未来城镇化速度的基本特征。城镇化的数量增长是过去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特征。追求数量增长、以数量增长为荣,是普遍的执政心态。所谓数量增长,主要表现就是城镇统计人口增长较快、高楼大厦建设较快、支撑这种城镇发展的传统产业增长较快、城镇面积往外扩张较快。我们经常自豪地宣称,我们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国家二百年、美国一百年、日韩七八十年所要经历的城市化道路。数量增长必不可少,但是数量增长如果没有质量作为其内涵要求,就必然带来有后遗症的增长。中国城镇化数量增长全球瞩目,但质量问题堪忧:一是城镇统计人口增长快,但与市民一样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户籍人口比例并没有同比上升。二是大城市铺得太大,一些小城镇、农村出现凋敝。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一些大都市,污染常常超标1~3倍;单位GDP耗水量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10倍。四是生态不安全,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不断下降。一批淡水源的水体面积严重缩小,有的比三十年前缩小了将近一半。五是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恶化,多个城市长时间被雾霾笼罩。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有关方面统计,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近百万人过早死亡,近千万人患支气管炎,国家每年为此开支数百亿美元。六是城镇发展对历史文化有较大冲击,多地的历史文物被城镇化大潮所卷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是没有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出现了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倾向。一些地方干部上任伊始,就宣布一堆数量增长的宏大数字,而把带有后遗症的质量问题留给后任去解决。未来五年,对城镇化速度的调强将会弱下来,对于质量的重视将会明显加强。

编辑:zhi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