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将出现的新特征

2014-01-27 13:54:58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3.城镇化的角度:

  要从见物不见人,转变成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过去几年中,地方看待城镇化,多半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去看的。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大造新城、大建新区、铺开摊子、大干一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12个省会城市进行调查显示,全部要建新城新区,例如沈阳要建13个新城,武汉要建11个。根据《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抽查的12个省平均每个地级市建成区面积为11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城镇人口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并且,在增加的城镇人口数量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半城镇化”人口。前面几年,城镇化发展速度每年增长1.3%以上。2012年底,城镇化率达到52.3%,但户籍人口只有35%。中国7.1亿城镇化人口中,有2.3亿农民工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展望未来,新区盲目扩张的势头将受到遏制,而人的城镇化问题将会有时间、有进度、有考核地摆上议事日程。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这就把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真正量化、变成了限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为以实实在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4.城镇化的力度:

  政府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其职能将更加清晰、集中。如果是其分内的职责,政府将责无旁贷。另一方面,市场的力量将会显著增强,在投融资等领域将会有一些重大突破。在过去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失位”、“缺位”、“错位”并存,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究其原因,就是政府的职能没有界定清楚。展望未来,政府职能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分别是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农民、农民工、企业家、社会组织参与城镇化的道路并不完全通畅,社会资本还被种种制度因素拦截在城镇化的大门之外。未来几年,将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将可以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可能破冰。政府与市场是不同的力量,它们各有各的受力面。受力面的问题解决之后,政府与市场力度加大的结果必然就是压强的成倍增加。据此,我们可以预期,关于城镇化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将要出台,各种市场化主体参与城镇化的热潮将会涌起。归结起来,展望未来,中国的城镇化仍将持续向前推进,我们有信心从城镇化发展中获得巨大的红利。但这种红利,将是在一个较长过程中获得可持续的红利;将是通过提升城镇化质量,获得没有后遗症的红利;将是以人为本,获得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落在人头上的红利;将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能够进一步从改革中获得的红利。

编辑:zhi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