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两千年"西游记" 改变欧洲园林面貌

2014-02-08 08:58:33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广州又叫花城,足见与花的紧密联系。年前不久,广州市有关领导在对外“揽客”来穗旅游时,着重推荐了迎春花市。身在花海之中,广州人也许并不会太在意,这些日夜相伴的花卉,在最初漂洋过海抵达一个陌生的国度时,曾经引起过怎样的轰动;人们也可能不曾想到,在今天无数以花木繁茂著称的西方园林中,与中国有关的花卉占据了几乎最重要的地位。从2000多年前的桃花开始,原产于中国的花卉源源不断地西行,改变了整个世界花园的面貌,也让中国有了“园林之母”的美称。

  桃花、萱草:最早传入欧洲的花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植物学家俞德浚的说法,在亚洲大陆上,东西方的交通和植物的交流至少已超过2000年。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是自西汉开始,但大量园艺植物种苗的交流直到16世纪以后,才从海道开始。19世纪初,大批欧美植物采集家先后来中国,将大量中国植物介绍到欧洲。这股热潮在20世纪30年代到达了顶峰。

  罗马时期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兴盛时期,但当时花园的生产性质远大于其观赏性质。当时著名的博物学家普利尼认为,花虽然漂亮,但很娇嫩而且很快就会凋零。食用和药用植物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这代表了罗马上层社会的一种普遍认识。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的桃花来到了罗马。根据俞德浚的研究,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把桃从波斯或小亚细亚带到希腊,是欧洲有桃的最早记录,因此过去有西方学者认为其起源于波斯。之后桃渐次传入今天法、比、荷、德、英等国的区域,9世纪后栽培渐盛。但桃树其实原产于我国西北部,栽培已逾3000年,远在波斯之前。

  这一时期传入罗马的名花还有原产于我国并经古人改良过的栽培萱草(即俗称的“黄花菜”)。由于其形状很像百合,而且每逢花季时,每天都有一些花凋谢和盛开,因此西方人称之为“天天百合”。

  梅花、牡丹:欧洲人曾认为只是想象

  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进入了长达500年的所谓“黑暗时期”。之后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以及地理大发现带来视野的拓展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到十七八世纪时,园艺重新在欧洲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对于奇花异草的渴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花园中来自异域的花木的品种和稀有程度,成为主人财富、见识和身份的象征。

  西方一些早期旅行者和商人从中国带回一些以花卉为装饰的工艺品后,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面对那些中国工匠笔下的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菊花、玫瑰、竹子等花卉,欧洲人一度认为这只是出自东方人浪漫的想象。随着海上交通运输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植物标本被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发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庞大得难以想象的园林植物宝库,在等待着他们的开启。

  到了18世纪,西方人通过各种途径从我国输入的花卉已经不少,著名的有石竹、角篙、射干、蔷薇、牡丹、月季、芍药、茶花、榆叶梅、菊花等。

编辑:ws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花卉界两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花卉领域两项成果获奖,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棣主持完成的【详细】

北京盆花淡季来袭行情持续走低

  7月以来,天气炎热,北京盆花市场迎来淡季,整体销量下滑,走货缓慢。红掌价格与上月相比无较大变化;蝴蝶兰主要为租摆拿货,价格与上月持平;凤梨品质高的走货量大;绿植、小盆花等走货量下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