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伟达:台湾湿地规划、营造与湿地保育法策略研析
这是北部的湿地,台北桃园埤圳湿地,当时在珠江三角洲有非常多的鱼米共生系统,人和鸭子的废弃物放到池塘里面形成很完整的系统,把这个系统带到台湾来,清朝末年就做了一万多个大大小小的池塘,直到现在还有三千多座。
台北桃园埤圳湿地
这是南部的湿地。鳌鼓湿地,因为地层下陷,海水倒灌,原来种的甘蔗不能再使用了,林务局打算把这边做成平地的森林公园。这是南部的洲仔湿地。原来这里有一些鸟,后来灭绝掉了,引进的话不是把鸟蛋拿到这边来,而是鸟类看到在这个地方哺育成功了,自己飞了一百公里到这里来,很不容易。
鳌鼓湿地
这是东部的马太鞍湿地。马太鞍是台湾原住民非常重要的居住环境,他们在这里用传统的方法生态捕鱼。
马太鞍湿地
卑南溪口湿地,这是外岛湿地,马祖在福建,金门就是厦门,有一种鸟在马祖跟福建上游滩来回穿梭,一方面逆袭,一方面做繁衍的工作。
2003年的时候要定生物多样性的计划,要把湿地地图画出来,湿地地图画了之后,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做保育工作。在2006年的时候评选了75处;2007年的时候有一个公园绿地会议,有点像园林会议,推亚洲湿地保育宣言;2008年办亚洲湿地大会,这都是为去年湿地保育法的颁布做暖身动作。
有一些非常强的民间组织,组织的计划通过民间组织和学术单位的协助,得到一定养分的供给,把项目做出来之后,政府就做一些奖励补助的动作。数据库,顾问团,都已经做出来了。然而湿地在社会经济能起重要的作用吗?这个就要靠更多的学术服务去理解。
过去我是顾问团的召集人,这边是NGO的组织,学校的组织,各县市,各部会,跟最高总召集互动的关系。我们开始从运作机制开始推动,各县市都有辅导委员,都是大学教授担任。
我们谈谈护育和保育的结果。我谈几个比较大的案例。
第一个湿地国家公园,我们主要保护黑面琵鹭。台江国家公园已经有将近2000只,全世界只有2000多只,大部分都是韩国汉江口,一路迁到中国大陆,再到台湾,有的跑到香港,有的跑到越南,有的跑到黄河口。
黑面琵鹭
编辑:jiaol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