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如何破解

2014-02-13 08:42:15    作者:范洁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与建设方“抢工期”,是考古发掘最现实的难题之一。然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行业生态的不健康、社会公众的不理解,则是文物保护更深层的症结。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日前就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考古人员与施工单位一次次“交锋”

  对于目前考古发掘仍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但时常遭遇“抢工期”、“抢经费”等难题,孙华表示,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在考古界普遍存在,这与国家处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时期有关。城市扩大就要开展大范围的基本建设,这就不可避免牵涉古人留下的文物。

  他说,对于基本建设项目,在立项建设前要报请专业考古机构勘探,有文物要抢救发掘,这是国家和地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但是,建设方有时为赶工期,不顾考古的客观规律而催促考古单位加快速度;有些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建设方还想方设法规避考古勘探,在发现文物后甚至担心影响工期而隐瞒不报。

  按照《文物法》规定,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这是目前基本建设中地下文物抢救保护的主要方式。但从长远看,由国家财政负担恐怕更有利于文物保护,很多问题也将解决。当然,制度改革是系统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审慎处置,如果取消了基本建设收费,国家财政的配套政策却没落实,就会造成对文物的更大破坏,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

  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量之大,使地方考古研究所疲于奔命,考古人员被绑定在这些项目上连轴转,不断“救火”,没时间整理消化考古资料,无法转化为研究成果。

  按照国际通行法则,一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达到70%才算稳定,我们现在城镇化率是52%。有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进程要到2030年才会基本停止。这17年间,前5 10年肯定还有许多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工业区建设仍是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基本建设中的考古问题在近年可能得不到根本解决。

  怎么办?他表示,只能在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寻找一个最恰当的折中点,作到相对平衡。

  “以新换旧”理念催生仿古建筑热潮

  近年,有些地区一边盲目拆除古建,一边又大兴土木仿古,为什么会呈现这种乱象?

  孙华表示,拆毁真文物,仿造假古董,这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第一是文化传统,我国古代礼器被赋予权力等级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真假的辨识。与之相比,建筑则被视为“衣服车马”,要去旧换新,以光大门户。没有将历史建筑作为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看待,这种观念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纠正。

  第二是建筑传统。西方修建一座教堂或宫殿,往往希望它能成为一件传世之作,故调动一切技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建设。而我们营建一座都城,兴建一座庙宇,往往一味求快,一般几年就完工,恨不得今年开工明年就能使用,建设时间短,人们也不那么珍视先前的建筑。

  第三是好大喜功的政绩观。有些地方有一种宗教的功德思想,认为把前人留下的建筑维修得再好也看不出自己的作为,只有平地起建新建筑才是自己的创造,从而造成真正的文物破破烂烂,新建的“假古董”富丽堂皇。

  当然,大型建设工程还牵涉各方利益,这更是造成有钱建新建筑而无钱修古建筑的另一个社会原因。

  文物不可再生 修得草率就是破坏

  对于文物保护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孙华表示,文物修复方面,我们应该养成精工细作的习惯,克服简单急躁的作风。我们都知道,文物修复难度大,修复一座建筑往往比重建更困难。例如一根柱子下部朽坏了,需要寻找与之相同的木料来修补,加工和拼接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拿最简单的古建筑白墙刷石灰来说,生石灰加水后需要等上几个月甚至1年多,石灰的“火气”才能消退,刷的墙才会洁白持久。现在许多古建维修项目急于完工,往往将生石灰加水后直接往墙上涂抹,操之过急,白墙很快就褪色变黑。

  他说,文物修复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中国地域文化多样,北方匠人的手法不一定适合南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物,其技术和工艺更是与中心地区不同。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修得草率,就是破坏。草率的修缮多进行几次,真文物可能就被修成个假古董。非常重要的文物建筑维护,如果现在技术或方法不够理想,不如缓一缓再修。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郑州:以生态绿化方式让古遗“活”起来

郑州市生态保遗工作推进会在新郑召开。郑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杨福平出席会议。郑州市财政局、文物局、各县市区、管委会生态保遗工程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详细】

评论:“瘆得慌”的天津瓷房子该被拍卖吗?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64号的“瓷房子”,因其主人的独特装饰,变成了当地一景。但是,自诞生之日起,瓷房子就被质疑“破坏历史旧貌”、“装饰俗气”等。最近,瓷房子因其主人身陷借贷官司,法院宣布将被拍卖。【详细】

住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征求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的函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征求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园林绿化工程盐碱地改良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详细】

文物古迹终究是要给人看的 怎么与世隔绝

如果秉持“为保护而保护”的心态,让文物古迹与世隔绝,让世人无法从中得到精神养料,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打了折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