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城市园林

2014-02-17 11:30:1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园林网     浏览次数:

  第二个问题想谈谈城市近期发展的园林方面的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园林大尺度开放空间的营造,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周边平原造林,绿道建设,很多城市,现在国家已经发布命令了,不准搞新的办公用地了,但是很多都已经建完了,一些城市新城行政中心前后都规划了大面积,开放式的公共绿地。山东也是一样,很多城市都建了新城,新城新的行政中心,行政中心都是大片的绿地,有广场、有湖面,有山水,还有开放式的公共绿地,现在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大尺度的开放式的公共绿地,现在成了我们全国现在进行绿地建设的一个主题。过去都是建居住区小公园,那时候搞小公园的时候,胡耀邦去视察,说这是方向,锦涛同志也去看过,江泽民去看过,那时候在居住区里搞公园,更多的我们进军的是大的公共绿地,而且是大尺度的。大尺度开放园林的生态休憩文化景观和避险的五大功能,同样要具备。

  第二个是用一般公园的规划思维审视大尺度园林可能步入误区,科学准确的把握尺度成为关键。我们山东有一个城市,搞了一个生态文化城,但是他请了一家园林设计院做的设计,他是按公园的尺度做的,我当时说你这个图怎么做的,拿手一比,中轴线就做了五公里,五公里从这头到那头要一个多小时,大家走完这条轴线累的不行了,他不是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尺度,特别要关注现在大尺度的设计和一般公园的思维是两码事。

  第三,园林的手段造林或造林的手段园林都值得警惕,现在很多城市,把高山,本来是一个造林的地方,都栽上30公分以上的大树,把蓄水池拉上去,造成一个系统,得花多少钱,这是造林,这是林业的工作方向。用园林的手段造林,和用林业的手段搞园林,这是两个专业,虽然我们连在一起,共同完成城市的园林绿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手段,所有的同志,尤其是建设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我去新疆考察园林城市,他有一个城市就是这么做的,花了几十个亿做了一个山,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我们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

  对自然山水大幅度大规模的改变,可能对城市造成地理、地质和生态伤害,有一个城市为了搞一个公园,把山做成公园不是挺好吗?一定把山搬走,花了三个月,24小时不断的用大卡车把这个山搬走了。这适合吗?用这么大的代价修公园,改变了地理和地质的面貌都是伤害。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问题。大规模的挖湖推山,大面积的造水体,本来这个地方就缺水,做了很大的水面,对周边做了太多的高高低低。尤其到了南方,做了很多的山,爬来爬去,两个楼之间很不安全,老人带着孩子在里面骨折,山东好一些,也要警惕居住绿地的山水化,它的功能不一样,有一定园林之美,但是要特别保证安全。要实行最小干预构建健康之美,生态之美,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关怀构建民生之美,和谐之美。现在我们最近在利用园林的新科技,很多新手段,包括净化水,源于园林的手段改善小气侯,这些新的课题,新的命题都是我们最近重点研究方向。为什么北京积了这么多水,一下雨淹死人了,盖这么多楼,水排不出去,绿地不能把水排出去,还要积成水,这是我们在绿化当中要思考。

  关于景观用水的思考,我们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北京的缺水严重程度已经非常严重了,山东很多城市发展也出现人聚集,大城市像济南、青岛也有这样的问题。更重要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水危机不敏感,每天还那样用,北京实行阶梯化水价。我们城市里面大量的用水造景,确实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我们是园林人,我们为什么不把水大量的引进城市,由于我们缺水,所以对水的珍惜,首先要保证我们喝的水,其次是我们工农业的用水,生产的用水,包括我们园林绿化灌溉绿水,最后考虑景观用水,不是说有多少水都放下来,变成我们城市的景观,它的蒸发量是很大的,我们农业用水,林业用水,还要再打新水井,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大树的问题,培植大树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城市园林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提倡培植大树以提高城市的历史感和身份感,同时反对并制止以破坏异地生态为代价的大树移植。提倡绿化减法设计将不可避免。过度密植的植株由于缺乏营养面积变得衰弱,不可能形成树大荫浓的城市景观。大树荫大绿量不仅塑造城市身份,还将提高城市文化深度使城市更美丽。培植大树景观将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新思考。提高树本身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关于城市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园林是表达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城市文化通过园林表达的。同时我们还要警惕放大文化,解释文化,符号文化等误区。非得做一个什么样的雕塑,什么样的形象表达我这个地方什么东西。我们肥城是生产大桃的地,如果到处搞的雕塑是桃,就不用栽桃了,我们可以搞桃文化,不意味着弄桃的雕塑。中华文化的精髓本来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和谐社会的文化就是百姓的千户炊烟、万家灯火。我们百姓千户炊烟、万家灯火是我们和谐文化的表达。问船地震哪个四岁小孩不顾生命危险去救别人,就是我们民族慷慨善良以救人为己任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含蓄和诗化境界,多彩斑斓、独树一帜。关键是要有深刻准确的驾驭能力,表达的方式力度拿捏得体,这正是中国园林文化的优势所在。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