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旅游:免费景区,公德考场
“古道旁,垃圾丛;山外山,垃圾山。”正月里,好出游。一打开微信圈,满满的“游记”里少不了一些抱怨。一位从鄞奉古道旅游归来的朋友吐槽:古道两边和石梯上散落各种生活垃圾,有的已被半埋在土中,有的果皮都腐烂了……
在这些垃圾为患的景区名册里,免费开放的古道、游步道尤为受伤。近些年,民众热衷寻鲜山林,游古道,这类免费古道很多都还没有整修开发,更不可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天天清扫,甚至连垃圾桶也鲜见几个,产生的垃圾便日积月累了起来。
可是,“没人管”能成为景区垃圾成堆的理由吗?
旅游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面镜子。它不仅检验着社会健康发展程度,也检验着游客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去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已然公布,规范的执行需要所有游客共同参与。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产生,既可能是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或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旅游陌生环境所导致的所谓“道德弱化”。无论是哪种成因,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最终是要依靠人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倚仗每个人对自身行为加以自律。
面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游客中种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仅是要提升其经济性,更需要注重的是如何营造文明旅游环境,尤其要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游客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
比如镇海九龙湖景区游步道去年就推出了“捡垃圾,换门票”的公益活动,引导游客变身“清洁工”。实施后,景区的4名专职清洁工每天至少少清理一百多斤垃圾。贵阳荔波漳江景区从2012年11月3日开始取消了所有垃圾桶,每位游客进入景区时,都会领到一个清洁袋,游客产生的垃圾由自己负责收运,出景区后放到指定的位置,营造一个“没人管”的景区,以此杜绝在景区内丢弃垃圾,效果甚佳。
当然,景区也不能将游客素质作为挡箭牌,忽视自身建设。多设一个厕所、多立一道指示牌,环境干净一点、服务态度友好一点,游客自然也会潜移默化。文明行为具有感染性,环境传递出的文明将变成更多人的共识。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现多处违建
5月7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为强化法治意识,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严厉查处风景名胜区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将对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违法建设事项整改实行挂牌督办,限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并上报整改处理结果。【详细】
7处整改风景名胜区 11月底前接受再验收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进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详细】
美丽的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