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喜科:不能用城市化思维指导城镇化实践
2014-02-20 09:33:50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浏览次数:
尊重规律,突出特点,因势利导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的推进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镇化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与旧有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机制区分开来。城镇化既要尊重规律,更要因势利导,既要突出个性,又要与其它领域和战略互动发展。城镇化不但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城镇化也要与资源配置市场化、政府职能转化和农民观念变化共进。城镇化与城市化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城镇化的门槛低,农民参与性强,传统势力与农耕文化烙印深厚。搞得不好,也会出现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的现象。要打造一个符合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核心的有质量的城镇化,就要首先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继而改变其生活方式,最后改变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此,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必须按照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和前期策划。
城镇化建设绝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事先做好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状况决定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规模。产业要做得多大?能承载多少人口?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功能与设施,都要综合起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许多地方建新城就栽在这里,没有多少资源,却硬要上一个新城,结果由于人气和产业的不足成了鬼城、空城。所以要根据大自然赋予拟开发区域的资源禀赋,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地域面积和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矿藏状况、社会人文历史底蕴等,进行策划和规划设计。对可以盘活的存量有多少,可以做大的增量有多大,最后能够拉大的总量是多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投入产出、投资回报的路径要非常清楚。
新型城镇化必须要先策划后规划,先产业后基建。科赛集团在多年城镇化实践中创造的“策划”与一般的策划不同,它的全称是“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内容包括与项目地领导干部价值观的对接和开发观念的统一;包括明确定位与功能,政策研究和设计,产业选择和导入,融资渠道搭建和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等。它的方法是把地方政府五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策划方案。这样做出来的策划由于提升了城镇的定位,抓住了城镇建设中的“魂”,突出了城镇的特色和个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一般都能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同。好的策划方案对城镇化开发来说,虽没开工就已成功了一半。
另一方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设计制度创新机制。
长期以来,城镇化主要由政府主导,用计划手段推进。由政府经营的城镇化,往往重GDP考核轻生态建设,重短期政绩轻百年大计,存在严重的长官意志和短期行为。由此形成的体制机制自然是为计划服务,排斥市场,比如由国家和国企垄断土地一级开发,排斥和歧视民间资本,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城镇化领域障碍重重等。近年中央虽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领域,但相关政策配套包括融资待遇等没有松动。其深层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不愿放弃因主导经营尝到的甜头,一些利益集团不愿放弃不劳而获、少劳多获或以垄断而坐享丰厚利润。
党和政府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市场地位从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但对中央而言,难题不仅在于提出市场化理念,更在于破解地方政府迷恋城市经营的迷局,打破利益集团错综复杂的格局,制定完全符合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国家城镇化规划方案的出台一再难产,相信其中的重要一点是还不符合中央领导的要求,没有真正体现市场主导地位。笔者认为,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制定好体现市场主导的城镇化体制机制,坐在办公室里是编制不出来的,必须深入基层和城镇化建设的一线作长期调研,才能发现市场主导情况下会碰到的问题和难题;不但要向基层政府领导干部了解情况,更要向企业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民营企业、农民以及社会各界了解情况,因为他们才是市场的真正代表。要像中央惩治腐败一样出重拳,杜绝和减少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政垄断、短期行为、排斥市场、歧视民企等行为,这也是贯彻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契机和重要平台。政府消除短期行为,做好服务,企业必然会减少投机行为,放心投资,从而有效推动城镇化沿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编辑:ws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