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园博会与城市公园:更重要的是交往

2014-02-21 08:59:00    作者:肖纯     来源:长江日报     浏览次数:

  警惕

  唯景观论

  在英美等国的带动下,城市公园的建设扩展到世界各地。虽然各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人地紧张的阶段,公园的发展也因此出现反复。但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重视,公园依旧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时至今日,公园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与宜居的重要指标,每一座城市的管理者都不敢怠慢。

  放眼望去,各种公园几乎都在世界各大城市星罗棋布。但公园却越来越流于数量与形式化的迷途。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在其城市建设经典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中表达了忧虑,“公园是变化无常的地方。它们会走向极其受欢迎和极其不受欢迎两个极端。公园的表现远远不能用‘简单’二字来描述。它们可以是城市某些区域赏心悦目的风景,也可以是周边地区的经济资源,可惜很少有公园能够如此。”

  简·雅各布斯进一步指出,关于城市与公园之间的相互影响,首先必须摒弃在公园的真正用途和想象用途之间所造成的混乱。简·雅各布斯认为片面拔高公园的生态使命,比如“公园是城市之肺”是不切实际的胡说。保持城市不窒息的不是公园,而是大量在人们周围流动的空气。一定量的绿地并不比同等面积的街道能增加更多空气。

  在后起之秀的中国,城市公园的发展状况同样斑驳。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姚亦锋指出,当下中国城市公园存在三处明显误区。

  首先是过度仿古,将中国古典园林歪曲理解、肆意滥用。中国古典园林本是私家产物,放在今天虽有历史价值,但没必要在现代公园中刻意仿古。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密度实际上非常大,那些深深的院墙、曲折的长廊完全不适宜公众游览,现代公园应该有大面积的水体和树林,而不是亭台楼阁与曲径通幽。其次是过度商业,比如在古代遗址上开发商业街区,公园被进行商业包装后,展现的不是自然风景与公共空间,而是商业景观。最后是过度娱乐,片面放大了公园的娱乐功能,让公园沦为游乐场的附庸。

  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公园建设还存在一个更隐蔽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之所以隐蔽,是因为它拥有一定景观学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依托。德国地理学家特洛尔(CarlTroll)在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对象,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与优化结构,为城市公园的描述提供了手段,方便将公园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而相关规划与设计部门过度依赖科学模型与视觉设计,却忽略了公园更重要的人文与社会属性。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