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城镇化提质要“软硬兼施”

2014-02-26 08:4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2月17日刊载评论文章《软硬兼施促城镇化提质》,文章指,中国当下的城镇化不仅要在硬件上面,更要在软件方面下功夫,主要包括建立更加公平的制度、促进生态文明的繁荣,同时产业方面,保证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应该互为支撑,从而保证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摘编如下: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些人在中国的2亿农民工中大概有4000万,如果说以前的城镇化是半城市化,那么现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城镇化现在是要软硬兼施。第一,“软”的建设体现在制度建设,更多体现在公平。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让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人,通过户籍制度的改变而在城市安稳地生活下去。

  第二,“软”的建设又是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意味着城镇化的方式要改变,意味着在土地面积总额有限的情况下,城市中别墅群、大户型房屋的建筑不再是主流。

  将来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会进一步明确,城市群不再局限于以前的三大城市群,而是更广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比如成渝、关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中原城市群等。具体而言,三大城市群要提质改造,京津冀的城市群更多的是要提升一体化城市水平,其他城市群则要提高成长能力。预计未来中国人口的70%会居住在城市,而城市人口中的70%会集中在城市群中,只不过城市群人口的增量,不会再以北上广为主,而更多地倾向其他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如成都、武汉、西安等。

  以前城镇化的资金主要靠政府,下一步地方政府会采取措施来控制债务风险,某些基础设施可以由政府进行投入,但更多的则要引进市场机制。比如,北京地铁四号线就成功引入了香港资金。社会资金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投资的可持续性负责,可以避免因为政府盲目建设而出现的“空城”、“鬼城”。

  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还要求事权和财权的平衡,也就是说,要么支出更少,要么收入更多,把地方政府支出降低的同时也有利于平衡。比如,以前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份有很多人在广东打工,生活消费都在广东,但户籍在老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根据户籍来拨钱,不利于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所以以常住人口为指标,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理念。

  城市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应该纳入“软”的考量中。《易经》中讲人要克己,我们每个城市不断的膨胀实际上就是不克制,比如城镇化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生活在树林里、生活在山水之间,这意味着要克制建筑面积,让郊野公园、城市公园面积更大。绿地既不改变用途还能产生生态效益,可以管它叫“留白”。

  香港的建筑面积才几百平方公里,容纳了700万人,但很多地方都是有这种“留白”的,虽然人口居住得比较紧凑,集约程度比较高,却依然有很多山地、林地和公园。因为城镇化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性,修好的高楼大厦虽然可以拆掉,但成本太高,城镇化是没有退路可以走的。

  当然,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也是难以为继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把产业支撑作为重点,也表明了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应该互为支撑,从而保证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

郑晓笛: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郑晓笛发表题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棕地再生的五个层级》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