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环境法立法和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4-02-27 08:58:59    作者:常纪文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环境法应当发挥协调和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发展的品格和品质。为此,我国的环境法,无论是立法还是研究,定位要准,站位要高,方法要妥,措施要实。遗憾的是,现行的立法和研究,离这些要求还有差距。为此,环境法界应当反思,从最基本问题梳理起,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在法律和法学的大框架下,环境法界应以环境资源科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为基础,构建与传统法和传统法学既融通又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环境法和环境法学体系框架,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动力基础。

  下一步环境法界应当以定位准不准、思路清不清、方向明不明、体制顺不顺、视野宽不宽、手段实不实、能力强不强、效果好不好等标准,针对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环境法律监督和国际环境法律合作等环境法治的环节,针对法治架构、体系体例、立法模式、法律原则、主要制度、法律机制等法治要素或内容,开展梳理和提升工作。

  1 环境法是什么?

  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调整与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理解上述定义,解决环境法是什么,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环境法是关于环境的法,所调整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经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如经过历史洗礼已融合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物遗迹。那些与生态环境无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对象,如地下墓葬,属于文物法调整范围,认为地下墓葬置于环境之中进而提出把地下墓葬纳入环境法,文物法学者会怎么评价?在环境法研究初期,一些环境法学者为突出环境法地位,提出环境法大而统的体系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如果还坚持这个观点,不明确划定环境法界限,无原则地扩张地盘,使环境法杂化,是不利于其长远和规范发展的。

  其二,环境法不只是关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法律,还应考虑环境法早期归属于经济法的合理性因素,把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相结合,把保护和改善的要求融入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统筹考虑。只有这样,环境保护法治工作才能走向良性循环轨道,环境法和环境法学研究才有前途。

  其三,环境法的调整范围界定要考虑法律的可及性。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环境法调整范围须回应现实需要,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疾病诊断、社会救济等,作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相关的社会问题对待,留下法律调整的接口和余地。一个领域的法律如不与现实和社会需要相对接,不参与解决自己能力不足留下的问题,那么就缺乏存在和发展的合理基础。

编辑:ws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柴达木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出台

  12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详细】

在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间寻找平衡

  微风吹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悠悠白云下,澄澈的湖水反射出碧蓝的光。正值国庆假期,四川泸沽湖景区游人如织。走婚桥附近的水面上,清洁工颜永和正划着猪槽船,手持长柄漏网捞腐草。这位摩梭老人每天都要三次清理湖面,他说,"【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