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标尺如何为部分城镇化“勘误”?
2014-03-03 08:44:49 作者:叶前 毛鹏飞 程士华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大城市病”如何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2月25日在北京市考察时表示,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为了修路建地铁等不惜砍掉长了好几十年的行道树导致无凉可乘,江边湖边等高楼密集开发过度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堵城”名单上不断增长变化的数字……快速发展中,各种“大城市病”接踵而至,“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蒙兰凤说,家乡本来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好地方,但现在的开发建设动辄推山填水,追求“大而平”,导致城市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建筑也没有了吊脚楼等民族特色风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我们的城市化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留得住乡愁”是对当前城市开发建设同质化问题的警醒。比如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大规模推出土地,缺乏长远规划设计;开发商一味追求开发速度和收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下,造成很多城市完全雷同,比如到处环状扩张、到处高楼林立、到处玻璃幕墙,这对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破坏非常大。
王军认为,现在各地城市开发建设中,热衷于“大型购物中心+大马路+小车”的“三驾马车”拉动模式,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步行面临消失”的城市,衍生出拥堵、高碳排放等诸多社会问题,这种“为了汽车而不是为了人”而造城的现象要引起反思。
胡刚等专家认为,现在各大城市的拥堵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分离的城市规划造成的,而现在随着一些大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地铁交通的完善,各功能区完全可以融合发展,改变大量人口“进城工作、出城睡觉”的窘况,能够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
编辑:ws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