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到乡,视野的拓展——访江苏住建设厅厅长周岚

2014-03-06 08:36:55    作者:高峰 王璇 于春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记者:您刚刚提到江苏村庄环境整治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社会满意率很高。那么,江苏在规划建设实践过程中,是怎么做到注重民生的?

  周岚: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基,而农民是村庄的主体,因此,村庄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必须反映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从接到牵头开展全省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起,我们就明确了工作思路:就是江苏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必须从乡村调查、农民意愿调查做起。为此,我们在全省13个省辖市系统组织开展了“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意愿调查”。调查选择了江苏283个不同地域文化、地形条件、发展水平等要素各异的样本村庄,每个村庄选择不同家庭结构和收入水平的20户农民家庭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深度调查和访谈。调查内容包括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和农民意愿两部分。乡村人居环境现状部分包括村庄历史沿革、人口情况、经济和产业情况、土地利用、布局形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农房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建筑特征和空间特色等方面内容;农民意愿调查问卷内容包括5大类25项内容,涵盖个人及家庭情况、住房情况、设施及环境情况、村庄改善愿望、未来生活愿望等内容。

  调查由省市县镇村联动开展,在总体统一的技术路线下,采取“专家领衔、基层支撑、院校和科研单位实施”的工作组织模式,全省13所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组成调查团队,调查参与人员305人。在反复讨论、不断优化、慎重确定调查内容和选取样本村庄之后才全面铺开调查,调查覆盖行程54617公里,访谈农民6411人,整理形成有效访谈录音5428份、有效村民问卷5423份,拍摄乡村现状照片、绘制村庄图纸5500余件。

  依据这次调查的重要结论,我们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项目入手,确定全省村庄环境整治的重点。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不动农民房子,从整治村庄生活垃圾、提供清洁的自来水、改善道路条件、清理河塘、增加健身活动场所等方面切入。此外,村民的积极参与是村庄环境整治的关键,虽然行动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开展的,但是整治强调农民自下而上的全过程参与,每个村庄的具体整治行动和方案都要求征求村民意见,确保适应村情、反映民意。从实践效果看,由于我们的行动着重强调在村庄原有形态基础上的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因而广受农民欢迎,农民参与度高。像一些地方的妇联,还组织农村妇女开展了“康居乡村我的家,村庄整治我参加”的活动。

  记者:江苏的乡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那么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江苏是如何对乡村的乡土文化和承载意象进行保护的?

  周岚:乡村是有别于城市的一种特色人居环境类型,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发源地,是耕读文明的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乡村又是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从空间特征上看,城市是高密度、人工的,乡村是低密度、自然的。小桥流水、农家村落、乡土风情、田园风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聚居地的典型意象。去年中央城镇化、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等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我们认识到,乡村环境一旦破坏,很难再恢复;乡村美景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无处寄托。为此,江苏明确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充分考虑村庄的个性特色、历史文脉和周围环境,因村制宜确定每个村庄的整治方案,并根据村庄的不同类型:“古村保护型、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整治改善型”分别施策,努力作到乡土、自然、有机。在整治推进中,一方面重视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另一方面注重通过村庄整治强化村庄特色,融入当代人文要素,使传统村庄也能同时体现时代文化特征,使村庄环境整治的过程同时成为乡村家园守护、特色彰显的过程。

  现在大家如果到江苏乡村去走一走,会发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以前自嘲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根本改观。不仅如此,江苏的乡村特色、田园风光、大地景观得到提升,水网地区更显水乡风韵,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有山村风貌,呈现多姿多彩的“千村万貌”。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