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之解到社会创新,生态治理的深度思考

2014-03-07 08:59:56    作者:龙小平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银星机制——中国式冬南夏北的先锋机制

  让我们从理想回到现实。要鼓动数以亿计的人口在东西南北之间来回移动不是某一个人可以设计、操控或决策的事情,现阶段需要的是不一定完善但能让每个普通百姓都能关心、都能参与的先锋机制,然后让一部分人通过参与,探索更易普及、更成熟的多样化运营机制。

  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我们在西北设计了一种叫“银星机制”的实践方案。区别于消费性的异地休养形态,它让人们可以利用东西部的差别,来享受并缩小差别。

  银星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先在西北的一片荒漠土地上(或任何不发达地区)建设一个或几个小院作为绿岛,然后请一些城市的退休老人、学生或者有空闲时间的群体作为志愿者,到这个绿岛上进行短期生活。这里虽然是荒漠地区,但夏秋季节其实非常舒适。志愿者们一方面可以享受这里的气候、修身养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绿岛的改良和扩大进行一些建设性劳动。当地农民则因为这个消费群体的到来,对未来生活有了新希望并增加了劳动热情。当地一些品质很好但因为产量少而不能变成商品的农牧产品,也会因为这些消费者的上门而能变成利益。荒漠土地因有人照料而逐渐恢复生机。绿岛面积和质量因为这种循环而不断改善、不断扩大。这些志愿者也许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劳动,也没有付出多少经济或身体上的损失(他们实际上是差别的收益者),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唤醒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们应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提高地区活力。

  虽然这个机制还在继续实践的过程中,不能说取得很大成果,但至少已经让我们看到希望。它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什么样的人到了这里都是宝贝——能工巧匠是人才,老弱病残也是人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成在人多、败也在人多”的国家来说,这将是难得的能把任何人都当成资源的人才吸纳机制。这种机制并不需要高投入,也没有什么门坎。任何人都可以去当绿岛的岛主,成为绿岛的参与者、支持者、建设者和批评者。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机制只适合季节性修养(移动),而不适合于定居性移民。因为西北的冬春季节生态承载力非常薄弱,如果在这两个季节滞留过多人口的话,将起到反作用。

  从每个人开始的社会创新

  一个外国的环境学者在考察了北京的环境之后说:“解决北京环境问题的技术并不复杂,问题在于市民的环境意识。北京人虽然对环境问题很重视,但都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也非常慷慨地接受了这个责任。可是,环境问题的真正难点在于,最后如何分担环境修复的成本。即使是政府管,最后的成本也要落在每个百姓头上。环境污染是一个不特定多数的分布性问题,如果每个市民都能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如果把已经污染的环境作为一个集中问题来做统一处理,将是成本极高的事情。几年后要大家来结账的时候,大家是不是还能潇洒得起来就成问题了。”

  笔者赞同这个意见。本文初衷也是想提倡一种能让全民参加的参考方案。雾霾总会过去,但之后我们留下什么,才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如果仅靠技术和法规来解决我们今天的危机,明天留给我们的将是一些以中国命名的新病和一屁股账单。但如果能因为雾霾而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生活方式中的问题,并从每一个人开始探索和实践一些能让我们自己更幸福、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的新的生活方式,雾霾之后也许我们能发现一片新大陆。(作者系工学博士、工程机械研究员、兰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