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实践性探索
2014-03-14 09:35:3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建立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
1.明确保护原则。在历年的保护实践中,天津市十分注重对国内外先进保护理念的吸收和借鉴,并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保护理念——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保护优先”即始终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置于首要位置,是我们从事保护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原则,绝不动摇。“合理利用”就是将历史风貌建筑看作“活化”的历史载体,对其历史上的使用形态进行延续复原或局部再现。“修旧如故”是对“修旧如旧”理念的量化,其关键在于“故”的界定。天津市认为“故”是历史风貌建筑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个阶段整体且是健康状态下的原貌,而绝非后来衰败破旧的模样,因此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度”进行修缮。“安全适用”是用技术手段延长其使用寿命,完善使用功能。正在使用的历史风貌建筑与遗址的保护有很大区别,既要保护其历史风貌,也要重视其安全和舒适的使用。目前天津在实践中,将历史风貌建筑划分为三个级别,已进行科学的区别化保护。
2.构建监管体系。2005年后,天津市相继成立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历史风貌建筑整理责任单位等机构,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形成保护监管工作的完整体系,使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公众四个层面的全方位保护监管结构,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模式。同时,市规划、文物、建交委和国土房管等管理部门,建立了较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市区两级房管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执法队伍,建立建筑档案;每月对全市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例行巡查,重点地区和建筑坚持每周巡查,主要查处擅自拆改、违规装修以及其他各种影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行为。
(二)建立适用的技术集成体系
为确保建筑物安全、可持续,同时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天津市将先进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安全适用的技术集成。
1.挖掘天津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天津市按照“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标准,在历史建筑的修复中,尽量采用当地适用的传统技术;组织人员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在大量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工艺技术手册》;拍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传统施工技术的资料片,以天津现存历史风貌建筑典型的拱券、口套、檐线、墙体装饰、柱式等为原型,按照原尺寸、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通过原型复制的方式,再现传统工艺技术,并用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从业技术人员及工程技术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目前,天津市已完成10个类型、15个示范案例的制作,主要包括墙体砌筑工程、室内灰线、古典西洋柱式、外檐装饰及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中式四合院等。
2.针对保护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在消防与历史建筑保护、结构防震体系与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的风格、历史建筑中人文历史史料的挖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包括科技部“十一五”重点课题1项、天津市科委重点课题5项,其中有两项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这些成果直接用于保护修缮工程,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建立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及天津大学等国内外众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天津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在历史风貌建筑的整修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较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借助GIS技术,将全市历史风貌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产权情况、房屋完损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照片等资料纳入地理信息系统并建立数据库,方便网上查询和管理。二是通过建筑安全查勘、消防设施安全查勘等,建立历史风貌建筑基础档案、安全档案;通过实地测绘和资料收集,为每幢历史风貌建筑“量身定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成为保护整修的依据。三是建立建筑和街区价值评估标准,包括现场测绘、构件登记、建筑价值评估和居民调查、历史人文资料挖掘、历史价值评估等内容。四是建立备选建筑价值评估标准。历史风貌建筑是开放的体系,对建成50年以上、符合历史风貌建筑评审标准的建筑建立价值评估标准,凡符合标准的纳入备选库,作为准保护对象。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