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旧城改造如何留住城市的“乡愁”?

2014-03-17 08:52:07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不仅如此,现在北京,一间胡同里的活动用房怎么设计、怎么装修,都由社区百姓说了算。小区空地到底是当绿地,还是用作修建体育设施,得先由居民投票,再由设计师操刀设计。记者获悉,类似于菊儿胡同社区改造的“民主投票”、“街坊参与”模式,将继续在老城区内试点推广,无论户口在不在北京,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只要住在社区里的百姓,都有发言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对于旧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改造老胡同,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强制性保护胡同和四合院的旧有原貌。在北京市胡同最多的东城区,有关部门在保护胡同人文遗存的同时,为了方便居民生活,又在46条胡同里创造性地开展了机动车胡同“单行单停”试点工作,一侧停车,一侧为单行道,破解胡同堵车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疏堵效果。

  之所以人们还能看到珍贵的胡同风貌,很大程度是得益于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北京市还相继出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目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同意,这将成为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的最为有力的条文规范。

  “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段话让不少人欢欣鼓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朱乐耕表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立法,用符合当地实际特点的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来营造城市氛围,让人们感到更加舒适,而不是一味地建造“火柴盒子”,最终造成千城一面的结果。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所言,保护“城市肌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他建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积极保留传统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形态,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新媒体所需要的内容。总而言之,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最新的传播手段结合起来,让文化之树在年轻一代心里扎根、发芽、结果。

  连线广东

  东园广场规划方案与传统风貌冲突引争议


  作为广州近代革命策源地的中心地区,越秀区打算在越秀南路密集居民区内,建设一座大型城市广场—东园广场以及主题纪念馆,整合东园门楼、省港大罢工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文物,打造成一个占地2.18公顷的广州近现代史迹集中展示地。据历史建筑普查,在东园广场规划范围内,除了上述3处不可移动文物之外,还有部分骑楼和传统风貌民居建筑。

  近日,在广州市规委会会议上,这一规划遭到不少专家的质疑。专家们认为规划“不够成熟”,担心“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老城区历史肌理的破坏”。

  何谓“城市肌理”?记者获悉,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它是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通过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历史和地理的集中体现,堪称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就如胡同、四合院之于北京,西关、沙面之于广州一样。有专家指出,城市空间形态的丰富性是广州的一大特色,从位处CBD的天河地区到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城中村,从商贩云集的一德路到环境优美的白云山,每一种形态都自成一格,彼此交融,吐纳生息,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

  而越秀南路一段,不仅保留了许多与广州革命传统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并且至今仍是广州老城区历史风貌保存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弯曲的林荫道,安静的街巷,时断时续的骑楼街……这里被形容为“就像老人家硕果仅存的几颗牙齿”。

  “建新广场必须以维护老城肌理和传统风貌为前提,东园地段内多个历史遗迹的价值都值得好好挖掘,但现在这个方案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搞一个中轴对称的博物馆(即规划中待建的纪念馆),挡住了总工会旧址,这样处理不妥。”有专家表示,是否有必要专门建纪念馆,还有待商榷,还有专家担心,东园广场的设计方案不符合园林式的历史原貌,不能充分反映广州的地域特色。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