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旧城改造如何留住城市的“乡愁”?
2014-03-17 08:52:07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东园广场设计及新建建筑不能抢了历史文物的风头。最终,市规委会通过了方案中的东沙里回迁部分内容,但对于东园广场部分的规划则要求修改再提交表决。
不论最终方案如何,至少有一点令人欣慰—经过一次次的历史教训,如今的广州人越来越懂得保持谨慎的重要。
人物访谈
“城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并不对立”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城镇化趋势和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先拆后建”,这种方式行得通吗?
冯骥才: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城镇化和留住我们的传统不是对立的,把两者看成是“矛盾”的观念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复建“文物”,是因为此前都拆完了,拆完后又开始做假的了。我20年前就担心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出现了。重新修建的是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是不是有几个建筑就恢复了大唐大宋呢?这种做法是对城市的进一步破坏,这些垃圾还很大,很不好清理,浪费了大量的钱财。
南方日报:您在会上提到要解决“城镇化”问题一定要解决“围城”心理,为什么这么说?
冯骥才:我国的村落问题与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有相似之处—外面的人恨不得马上到村子里来搞开发,而村里的人希望逃出来,因为生活条件太不好了,所以我们需要新的城镇化思路。第一是保护,就像北京最大的特色不仅有故宫、天安门,还有它的四合院和胡同,正是这些东西支撑起北京的文化特色,它们是绝对不能动的。第二,应该把现代文明和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输入到村落里,让老百姓能舒适地生活。第三,必须要给这些村落解决发展问题,村民们必须有经济来源才会住在村子里,而且只有当人们还愿意留在村子里时,才能把村子里的文化保存下来。
南方日报:现在中国很多乡村,“空村”现象很严重,在您看来,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居乐业”?
冯骥才:我举个例子,现在很多村落里的卫生间和卧室不是连着的,因为卫生间臭,所以一般都搁在院子一角上。打工的农民回去以后,半夜上厕所很费事,回来以后屁股冻得跟冰镇西瓜似的,在被窝里捂半天才能捂热,像这类问题必须要解决,要让自来水、电、排水系统、电视等进入到村落里。除此之外,还需要解决当地村民的实际生存问题,当然,还要启发他们对自己村落传统的一种“文化自觉”。
要让老百姓在村落里安居乐业,其实是很复杂的事,我建议先做试点。广东、江西、安徽、山西等地的村落我都跑过,村民其实有保护意识,村落的形态也很好,遗存非常丰富,有些已经被国家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如果不走出第一步,我们永远是在这些矛盾纠结的地方坐而论道,但是在这个坐而论道的过程中,我们的村落就消失了。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