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让文化记忆延续

2014-03-17 09:21:01    作者:冯蕾 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今天正式公布。这部指导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崭新的天地。

  “未来,我们将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规划》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意义深远。新型城镇化,‘新’在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富有远见,更加懂得文化传承。”

  涵养城市文化:改变“千城一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我们眼前变得“摩登”起来:高楼大厦、宽阔马路、玻璃幕墙……置身其中,走到哪里都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无疑是现在部分城市建设的悲哀。

  “此次《规划》在基本原则里对‘文化传承,彰显特色’进行了强调,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规划》明确,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的确,一个城市的风貌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水泥丛林的外部形态上,更体现在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上。”贾康说,“只有涵养城市文化,才能让城市各具特色,形成不同的风格。这都需要高水平的更富前瞻性的规划去实现。”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形成了‘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特有文化现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科技学院特聘教授祁嘉华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尤其是建筑,都打上了文化的深深烙印。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和乡村建设,不是围绕文化在建设而是围绕GDP在扩张,城镇趋于商业化、工业化。“要想真正实现‘文化传承的城镇化’,就要改变我们城市发展的理念,从GDP至上转变为以人为本,宜居宜业至上。”祁嘉华说。

  留住乡土记忆:让乡愁找到“归路”

  到2013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3.7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在农村人口转移中,我们不能让城镇新居民失去心灵居所,要把‘根’留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认为,《规划》强调了“文化传承”,非常有意义。“这个过程,我们要更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不应仅着眼于古建筑的保护,还应保护好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应该让老百姓热爱自己的家园,认识其中的价值。”刘华说。

  去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非常形象,也很深刻。”贾康说,“此次《规划》对相关方面进一步进行明确,很有意义。《规划》提出,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可见,城市规划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城市服务网络,更包括了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冯双白说,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对民间文化组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严重。《规划》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又明确要“以人为本”“文化传承”,富有针对性,很有远见,保留住乡土的记忆,我们才能让乡愁找到“归路”。

  科学推进规划: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

  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就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下水道规模超过四通八达的巴黎地铁。巴黎人将他们的下水道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百余年过去了,巴黎的下水道设施仍显先进,甚至还留有富余,这告诉我们,一个富有预见性的规划的重要价值。”张立群说,此次《规划》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强调“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意义深远。

  此次《规划》提出,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

  “‘人文城市’其实贯穿在《规划》的各项重点内容之中。”张立群说,比如《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此外,《规划》明确,‘加快制定城镇化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推动本规划顺利实施’,这体现了规划推进的科学性。当然,接下来,就需要好好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张立群说。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