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樵:现代景观设计让城市更“人文”

2014-03-19 08:39:00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刘谯,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长期从事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合著书多本,设计作品屡次获奖,许多已建成并获得社会好评。

  核心提示

  公共环境也需要人来设计,也需要人建造,尤其是现在城市化的阶段,更显得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有很多遗存下来的环境,需要进行改造,而不是全新的设计。

  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从伊甸园到卢浮宫,从建章宫到拙政园,我们在人类历史上实现了从理想自然到现实自然的转化。在传统时代,景观或者园林一直是理想、地位、权力的象征。在现代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了现代景观设计。

  公共环境,城市随处皆“风景”

  现代景观和古典园林不同。古代我们建的是园林,每个人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筑起围墙,在自己的院子里营造自己的天地,但是在现代,城市化越来越集中,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专业、一个学科帮助我们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建筑、规划、景观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我们现代建设的整体面貌。

  公共环境,公共环境就是大家都可以享用的,城市的广场、商业区、街道,这些地方包括大的公园,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称为公共环境。公共环境也需要人来设计,也需要人建造,尤其是现在城市化的阶段,更显得重要。

  美国芝加哥的千禧年公园,曾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大奖。它的景观设计,其实是为芝加哥创造了一个城市绿洲,并具有不同层次的功能。公园里请了一些艺术家做了一些雕塑,当地人称之为大豆子,艺术家就用不锈钢材质营造一个非常简洁的造型,还可以看到它反射了周边所有城市的风光,像镜子一样。影视墙里是LED动态播放的,收录了芝加哥人很多脸部表情,然后人们在这就可以看到自己,自己的喜怒哀乐。旁边还有瀑布墙,有水流下来,调动公众的参与性,人们在这能享受生活。

  但是往公园里走,会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种情景。巨大的草坪,连接的是音乐厅,户外有半遮挡舞台。每到夏季音乐节,芝加哥交响乐团或者其他城市的交响乐团来这里进行高雅艺术的传播,而在中间的小场地还会请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公园城市环境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人民可以来这欣赏音乐、感受自然的美好、来呼吸新鲜空气,这就是现代景观能为城市做到的。

  国内的景观设计起步的时间并不长,但现在也做得不错了。北京的奥林匹克中心地铁站口,设计了主题是“七个院子”的下沉花园展示中国文化,其中一号院叫玉露宫门,用现代手法做了一个红墙的宫门。二号院叫古木花厅,营造了一个四合院。三号院叫礼乐重门,将古典乐器放大作为视觉形象,等等。七个院子截取了皇城根的片段给人以视觉印象,让外国游客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南京站的景观,没有设计太多的东西,矩形广场,目的就是便于梳理交通。所以,景观设计始终是艺术和技术的平衡。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技术多一点,工程性的理性多一点。有的时候需要艺术多一点,这要看环境,因地制宜。

  如何“妙用”历史遗存环境

  历史遗存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有很多遗存下来的环境,需要进行改造,而不是全新的设计。“七个院子”是平地造出来的,但是我们有大量环境是需要改造的。这其中有很多是因为不符合我们生态要求。

  讲个例子,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的景观公园就做了很好的探索。德国鲁尔区曾经很著名,但是进入后工业时代,这里大量废弃的钢铁厂怎么办?把它拆掉还是挪走?拆,会花费用;掩埋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慕尼黑大学景观设计系教授彼得拉斯有个创意:不拆除,而把它保护下来作为景观设计的元素。因此,我们看到的高炉还是原来炼钢的炉子,不做任何改变就保存下来,炉渣矿渣作为铺地的材料,把必要的人行道梳理出来。再增加树木的栽种,形成广场。其中的熔渣公园,原来也是空地,把炉渣铺上,做平整了,加一个屋顶,作为露天剧场。巨大的车间立面,成为攀岩者的聚集地。架起高架桥,让我们可以俯瞰到曾经的工业辉煌。而平整场地得来的土怎么办?堆成一个小山坡。所以说,设计可以用人的智慧帮助解决很多的问题。彼得拉斯所做的是让这个地方重生。

  另一个例子是上海的辰山植物园。植物园中间有一块采矿留下的两个巨大矿坑,这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遗存。怎么办?这两个矿坑深度达到三四十米,而且常年积水,形成三十米深的深潭。设计者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最小干预。将采石场重新设计、植物种植,建浮动人行通道,改造成独特的多层次的公园,让人们一直进入到潭面,能看到以前被挖的状态,通过浮动的木桥可以游览深潭。整个矿坑花园是基于最小干预理念而得到的结果。你可以接近潭面,感受到人类挖矿采石把环境破坏成什么样,又让环境发挥自身的教育意义。

  还有一个例子,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它绵延有两三英里,非常长。为什么呢?因为原来就是一条铁道,1934年时是连接肉类加工场和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铁路货运线目前废弃了,但是怎么拆?拆了以后这么多的举架、钢架、铁轨、柱子怎么办?景观设计师和环保组织呼吁政府把它保护下来,用设计手段重新赋予其生命。所以就成了我们看到颇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也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现在,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就会看到真的像空中花园一样,蜿蜒在纽约的高楼大厦中间的铁路线,成为了线性的公园,人们可以在这散步、聊天、闲坐。这里成为纽约市民非常喜欢的地方。

  与“人”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

  休闲娱乐环境很好理解,比如度假游玩,主题乐园等,比如迪斯尼乐园、恐龙世界等公园的建造。休闲娱乐环境是要给人们提供比较愉悦的氛围,用设计来带动它。如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娱乐设计,把娱乐性的要素加到环境中。加拿大的糖果沙滩,旨在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营造休闲娱乐的氛围、环境。所以它设计了人造沙滩,漂亮的粉色伞,把石块涂成像糖果一样的一条一条的,孩子可以在这游戏、玩沙子,人们可以在沙滩上享受假期,也可以在远处草坡上享受绿草、阳光、空气。

  办公校园环境也应有景观设计。在中国的校园中,我们更多地关注课堂,我们会忽略环境塑造人这样的理念。美国以及欧洲的学校很注重校园设计。比如提供小的水池、水生植物,可以看到里面的小鱼小虾,很多的动植物都在生长。比如建立户外课堂,上课的时候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到大自然中间,给孩子幼小心灵以启蒙。我们可以看在西方国家一些校园里,常常会设立一些用原木做成的座椅,做成一种非正式的课堂。因为西方学校每个班人数也就一二十个人,户外课堂就很容易在某一个小树林里,用一些原木椅子来生成。用环境来塑造人,这个理念一直在西方中小学教育中推行。

  我们也按照这个理念为南京一所小学做了一些设计,如一进门的宣传栏,主题就改为“我和学校”、“我和老师”、“我和同学”、“爸爸和妈妈”。校园里有一个别致的“鱼”造型,有一两米宽,风吹后,它就会转动,当它比较稳定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今天的风向,这留给学生们去观察。在校园的地面上,我们还做了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来了解交通规则,这可能更符合儿童认知。

  办公区域也需要重视环境设计。如壳牌公司总部外环境的设计,中间设计了一个内庭院,设计成DNA双螺旋曲线,借此来隐喻其发展道路。中间还设计了小石板、花卉、灌木等等,都与其办公环境的主题相关联。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些办公环境,很多办公的高楼大厦,其屋顶则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如果你现在站在南京城最高的地方往下看,屋顶会很丑陋,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些空调系统、杂物堆积等等。但是在美国芝加哥,政府有一个计划,就是把屋顶、停车场、还有一些墙面,全部都做成花园的样子。这样一来,相当于城市中间绿化率就提高了,生态效益会变得更好。他们做了一个测算,如果把这些地方都利用起来,可以增加很多面积的绿化量。

  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和每个人关系都比较紧密。中国现在对这块建造的热情很高,因为如果不把居住区造得非常漂亮,房地产就卖不出去。开发商一般都会把最好看的环境表达在他们的图纸上,表达在他们的宣传册上,即使是效果图。如中心花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等,这是我们中国人在选择家园时候的总体意向。

  美国则与我们不同。如给穷人住的公寓,类似我们的经济适用房,他们在设计环境时通常会把公寓底层的通道和房顶都利用起来,在通道两边会种一些树木,设置座椅、桌子,给居民提供他们在外聚餐、交友、读书的地方。而在屋顶,则设计了供居民植栽的地方,用巨大的金属盆把它装起来,不乱也不脏,边上还会有桌椅,供人们闲聊。

  国外的社区复兴计划,也可视作一种环境设计,它可能会给我们更多启示。如美国纽约皇后区(不是非常有钱的一个区),这地方社区的人们住的都是集合公寓,而他们周边的环境也没有人来帮他们设计。因为这里的居民通常都是黑人、外来移民。社区自己制定一个社区复兴计划,因为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在这能够有比较好的居住环境,所以他们就请来景观设计师来给他们出谋划策。于是,社区里所有的成年男人都要来帮忙,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平整土地、购买植物种植。孩子们也可以来帮忙。在其后的养护工作中,每家都要执行任务,如这周该你们家来进行养护、施肥,按计划表来进行。在他们复兴计划之下,这里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所,孩子们可以在平整好的地方去游戏,居民可以在大树下乘凉,在有植物的空间里读书,所以他们用双手来帮助了自己,来实现环境的复兴和再造。

  用设计“镌刻”记忆

  还有一类环境是比较特殊的—在城市中间有很多这种纪念性的环境,是需要我们去建造的。如南京新街口,就设计了孙中山先生雕像,这种纪念性的环境,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再譬如美国的9.11纪念园。它是非常纯粹的一种设计,就是在两个楼原来基址环境中,在基址环境上继续往下挖,下陷,他们想表达的精神意境应该是将沉痛、悲痛埋入地下,一直往下去,沉痛倾泻而下。所以这两栋完全就是它的基址环境,然后再种上树木。它的周边,每一个在事件中遇难的人,名字都被刻在钢板上,镂空刻的,没有丢掉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周围环境用的颜色也很干净,营造出浓浓的肃穆感。

  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则建造了一个大屠杀纪念广场,整个广场全部用巨大的石碑给罩满,人们可以在中间穿行,中间的道路只有一米宽。石碑在远处、在边界的时候是比较矮的,甚至你可以坐上去的,但越到中间越高,到中间最高的地方有三米。所以这样的设计,就用了非常沉痛的碑体这样一种状态,整个在蔓延。人们穿行在其中,走到中间的时候,就会看不到自己,看不到外面,这种沉痛的情绪就渲染就充分表达出来了。

  英国的海德公园,也是一个纪念性的环境。其中一处草坪上面,是戴安娜王妃纪念园。设计师设计的时候,希望它像一个非常美丽的项链一样。其中能有水,水象征着戴安娜王妃的一生。设计师通过很多细部设计,把水变得有千变万化,并且在非常优美的项链状的形态中间穿行。我们中国可能在做纪念类的环境特别容易走成定式,要么就树一个高起的碑状物,要不就树一个墙。

  国内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现在景观设计方面,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移植大树,大部分是到山里面去把农村环境里面漂亮的树挖来,也有一些是把苗圃里好看的买来,有点像挖东墙补西墙的感觉。所以我们城市环境美好了,可能农村环境就破坏了。还有就是大拆大建,到处都在修、都在挖。可能目的是好的,但我们的速度、程序、计划都应该更理性些。

  我觉得可能有四个问题,第一就是我们的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一个城市绿化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基本上是扁平状的。城市中间放点灌木,放点花草,而且这些灌木花草北京和广州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景观设计其实还处于一个基础性建设的这样一个层面和阶段,所以就没有办法谈太多的艺术性追求。第二是我们的设计理念比较单一。我们看到很多城市的面貌是一样的。为什么吴良镛先生提出来“千城一面”,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很多时候设计理念是一样的,大家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去做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很多都是大广场,地面铺的都一样,缺乏层次性以及艺术性。第三,我们对生态设计关注不足。西方的景观设计特别注重生态性,如果景观设计中生态性非常少,这个设计是无法成立的。莫以为种两棵树就叫生态了,你还要考虑到循环、可持续性,还有你在建造过程中间耗费的资源,它占多大比重,等等。第四个可能就是拿来主义。我们的广场都差不多,山东的、大连的都差不多。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欧风的小区,基本上都是崇洋媚外的结果。我们就把别人东西直接拿来,这种抄袭、模仿,反而把我们国家非常美的园林文化给丢弃掉了。

  景观设计,国内起步才刚刚十几年。因此,我们的城市建设中间,对于景观设计的建造,还是有非常多的需求。而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成功的景观设计轻松拯救空间颜值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对于自然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