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交通规划回归“以人为本”

2014-03-21 08:44:00    作者:谷兰     来源:科学时报     浏览次数:

  2014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向全国发布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要求在2015年前,设市城市要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人们欣喜地看到,在近30年时间里,逐渐被“抛弃”的“自行车”“步行”终于又将回归到交通系统规划中,并占据重要的位置。

  1986年,北京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占62.7%,2009年已经下降到18.1%,大概以每年2%至3%左右的速度在减少。很大程度上,自行车和步行被归结为是“慢行系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车为本”的交通规划思路大行其道。

  有一组数据显示,北京小汽车年均行驶里程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北京的道路资源本来就不足,从道路路面占整体用地的比例看,人均占有率很低。尽管自行车和步行道遭到了大量挤占,也远远不够小汽车使用。

  但事实上,自行车出行最适用的范围在7公里以下、30分钟以内,而据交管部门调查统计,目前,北京40%的小汽车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考虑到拥堵的现状,在该范围内骑自行车并不比开车用时更多。

  即便是小汽车人均占有率最高的美国,在其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已经建设了720公里自行车道,规划建设自行车道长达3000多公里。在欧洲,更是把发展自行车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方式。

  交通规划思路是时候向“以人为本”转变了。

  但目前,原有的自行车道大多成了停车场,或者新建的机动车道,大量人行步道也被停放的小汽车和城市建筑物占据,无论是骑行还是步行都十分不顺畅。此外,很多信号灯的设计也不是为了行人。在现有的交通系统设计上,并没有突出对自行车和行人的关注。

  不得不承认,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这种现象一时很难改变,但仍在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则有机会修正,这也是《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初衷。它要求在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以及城市“绿道”“河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性和吸引力。此外,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也是重要问题。公共交通不能通到千家万户门口,总会存在“最后一公里”,因此,需要在规划中为行人、自行车与公交的接驳做好设计。

  当然,为了最大程度地引导人们回归到自行车、步行方式上来,公共自行车租赁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在大城市,找到适合的经营模式并非易事。

  公共自行车租赁平均一辆车一年的运营成本超过1000元,企业运营受成本高、规模大的影响,很难保证优质的服务。按照国际惯例,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必须由政府扶持,杭州市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贴息贷款,巴黎则对企业开放了城市广告资源。但也有规划者担忧,长此以往,政府的扶持可能受到企业的裹挟,因为,企业终究是逐利的。而如果由政府全权管理,在职责划分和人员投入方面的问题,可能影响到该服务运行的效率。无论如何,公共自行车租赁都需要一个“强势”政府来推动。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