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型城镇化规划新的着眼点
近些年,一批批惠农政策的实施,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董兴林看到了进城的希望。农业税费减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廉租房、农村合作医疗等惠民政策,解决了董兴林一家人进城的后顾之忧。让董兴林感到更加高兴的是,当地政府还一次性分配给董兴林一家4套廉租房。2011年1月,董兴林一家终于实现了他们的“进城”梦。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3月16日正式公布。《规划》全面地解答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城市怎么建”、“土地怎么用”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规划突出体现了“存量优先”的基本原则,即政府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外延城镇化率的提高,而是优先考虑已进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以存量带增量,着力提高城镇化的内在质量。
概括来讲,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为:新思路、新主线、新举措。
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规划更加明确了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着眼点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化布局”,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就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文化传承”就是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新主线
新型城镇化的主线是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首先考虑的是“化人”,而不是“造城”。“化人”就是农民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在“化人”过程中也需要“造城”,需要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扩容,但相关规模是由“人的城镇化”的需要决定的。例如,根据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或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房等)的需要,决定城市“水电路气桥”和学校、医院、保障房等方面的建设规模。
也就是说,“化人”的重点是优先解决存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虽然城镇化的外延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城镇化的内在质量却提高了。2013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要解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落户问题,同时新增部分农业转移人口进城。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