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型城镇化规划,去数字化去指标化

2014-03-24 08:47:40    作者:童亦弟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更多地体现了城镇化提高质量、结构优化、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规划》低调出台,舆论也并没有大肆进行宣传包装,反映了新一届政府的基本特征。而且,《规划》不会成为第二个‘四万亿元计划’,或者因此出现类似以往的大规模投资建设热潮。”

  新城新区受严控

  《规划》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而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表示,我国一些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乔润令对此解读称,“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首次写入规划,比以往各类文件中的描述更为准确和突出,也是对以往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的定性和总结。他认为,以往城市发展主要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城镇化。“未来,特别是以土地财政为导向的新区新城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地作出改变。”

  因此,《规划》明确指出,将“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新城新区必须以人口密度、产出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与行政区划协调,科学合理编制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

  “城市建设资金过分依赖于土地财政的结构也必须发生变化,这同样是新城新区不断涌现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乔润令表示,“《规划》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创新城市投融资体制的要求,未来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化资金,解决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由政府主导‘包打天下’,向政府规划、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转变。”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