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化解城市病的良方

2014-03-25 08:45:59         来源: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其实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地区都开始了智慧城市的探索,西城区也是北京较早开展这项建设的区县之一。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在破解城市问题上能提供什么帮助?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联通副总经理王传宝。

  技术改变城市生活

  如果抛去种种附加概念,简单来说,智慧城市就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统筹配置城市资源,从而更好地为人服务的技术手段。

  智慧城市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政务管理信息化,这也是目前各级政府格外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西城区开展“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将街道划分成许多的网格,为每个网格分配技术、人力,便于居民诉求及时向街道反映;街道再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调度平台等配置资源,实现了过去人力所达不到的快速反应、精细化服务。另外,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等方面,信息技术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和普通家庭关系最密切。王传宝介绍,西城区通过为孤寡老人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事故发生,医疗机构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报警信号,有效减少了悲剧发生。再比如目前西城区试点的“家庭温线系统”,老人如果突发心脏病,只需按一个按钮,几秒钟之内医疗机构就能收到报警信号,并明确老人位置。此外,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实践,也在悄悄改变百姓的生活。

  此外,智慧城市还包括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服务等内容。西城区也于2011年宣告全面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并将在2015年迈入智慧城市行列。

  治理城市病的一剂良方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极为迅猛。统计表明,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了7.12亿,城镇化率为 52.75%,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但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民生及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3年,北京在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犯罪、垃圾清运、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些问题被统称为“城市病”。

  西城区是首都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中的核心区,城市病问题也困扰着我们。今年,市委全会提出了2014年将治理“城市病”作为工作重点;西城区也将这一问题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王传宝认为,智慧城市对治理城市病也大有可为。交通拥堵是北京面临的一大问题,如果通过大数据传感器技术,让红绿灯实现智能化控制,对缓解堵车能起大作用。目前上海就通过智慧交通方案让路网的总体流量增加了15%~20%。再比如在西单、动物园等人流密集的旅游景点,采用精细化数据分析,可以在游客增多趋势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警报,从而便于管理部门提前采取控制措施。将来,在治理雾霾、市政设施管理等领域,智慧城市都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建设智慧城市不能各自为战

  截至2013年8月,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已经达到193个。但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许多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发展初期经历了一段以项目为中心的发展过程,政府各部门独立地建设了一系列的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随意生长的“系统丛林”。这是智慧城市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丛林”中,系统之间互不相连,信息资源重复采集、互不共享,造成许多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延续,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老问题,大大增加了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王传宝建议,西城区应当正视这类问题,并努力纠正。比如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在技术上让各个数据库做到集中共享。再比如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数据汇总后汇聚到云端,实现各部门共享。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政府部门都需要管理意识的变革。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残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遗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纳什维尔的街角,有的坐在轮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们手握着智能手机,陆陆续续到来,相互友好交谈着;同时,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帮助他们登录一个应用程序。他们分成小组,寻找那些具有欢迎残疾人标志的餐馆、咖啡【详细】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