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感受PPP模式的春天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据了解,目前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已经联合国内知名智库机构,开始推动PPP领域的相关工作,国家的PPP立法已经启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直译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公用事业领域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这里的公共部门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是公用事业的主管部门,私营部门在我国泛指私营企业以及有专业运营能力和资质的国外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
为了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需要,近十余年来,我国在公用事业领域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和探索,通过实施PPP等模式引进社会资本,一方面有效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了公用事业设施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然而,相对于这些年公用事业领域市场化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成为明显的短板。由于无法可依,使得PPP项目没有相对成熟和固定的模式,各地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中,出现了操作不规范、定价过高、特许协议不完备等诸多问题,给项目埋下了隐患,有的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我国在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而现在,中央对PPP进行明确定位并启动PPP立法工作,可以说,PPP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笔者所属公司多年来为国内的PPP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开发领域给各地政府担任顾问。笔者将结合项目实践经验,探讨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政府实施PPP模式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用事业领域,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专业的管理运营经验来更好地建设和运营公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对私营部门而言,企业可以在较长的特许经营期内取得稳定的项目收益,在赢得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我国,PPP主要有BOT、TOT、BOO等多种实践方式,从公司多年积累的项目经验来看,笔者认为实现规范操作和引入有效竞争机制是保障PPP模式成功的两个最基本要素。
一是规范操作。不同类型PPP项目的组织形式复杂多变,各方利益交错纵横,往往涉及政府部门、社会投资人、原运营单位等多方利益。合作各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与责任分歧。因此,规范化的程序、规范化的合作就成为各方达成一致目标、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建设采用了PPP模式,北京市政府聘请了笔者所在公司担任项目咨询顾问,在投资人选择、监管、定价及公私权利义务划分等各环节均做到了规范化操作。该项目将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全部建设内容按投资建设主体划分为A、B两部分,其中A部分为土建工程部分,由北京市一家专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来负责完成;B部分为设备安装部分(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票系统等机电设备),由社会投资组建的京港地铁公司来完成。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资金链紧张 东方园林多处PPP项目建设停滞
在资金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东方园林的PPP项目进展如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