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展都市生态农业需寻求供需平衡点
“出发咯。”周六傍晚6点,阿志夫妇带着一双儿女,还有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开车出发了。
他们的目的地,是顺丰山庄休闲农场。原来,一个多月前,他们刚刚在那里租下了一块菜地,地里的上海青和小白菜长势正好,要去给它们浇水翻土了。
近年来,像阿志这样的“都市农夫”,正在东莞悄然兴起。虽然,这个人群目前还不算太多。他们说,这是一种都市人亲近土地的方式,特别是孩子们能从中找回生命中最原始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东莞这个新莞人众多的城市里,正如阿志所言,他们中很多人的父辈来自农村,亲近土地能让这些“离开故里”的老年新莞人们在东莞重新找到寄托。而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也成了这种热潮兴起的重要催化剂。
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形态,从去年开始,市农业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
本期民生周刊,让我们共同走进“都市农夫”们的农耕生活,共同寻找那一份都市里逐渐逝去的记忆与情怀。
学步4年魅力初显
有农场早年就关闭了“都市农夫”业务
虽然,田间地头、阳台屋顶的“都市农夫”们,正在悄然兴起。但这一群体,在莞似乎尚未成规模,仅是零星分布。
记者从市林业局种植业科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这种认耕认种都市农业形态,在东莞尚未成规模,参与的群体也尚不多。“这一方面与土地政策、农业发展的氛围有关,也与企业和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有关。”上述负责人表示说。
记者了解到,水乡地区,或许是农场里的“都市农夫”最早的诞生地。早在2010年,麻涌的开心农场正式对外营业了。
当年下半年,这里就推出了都市家庭“认耕认种”菜园子的项目。麻涌开心农场老板黄伟福说,但这个项目在第二年就不了了之了。
黄伟福介绍,他们的农场算是经营得比较早的。当初,农场里开辟了一块20平方米的菜园子,但只招募到10多户的“农夫”。
“一开始,他们的热情还挺高,但干农活太苦太累,他们也没有老一辈的刻苦精神了,难以坚持。”黄伟福说,再后来,即使帮大家种好了菜,都很少有人来收了。这项业务也就夭折了。而招募的农夫中,几乎是清一色的都市白领,清一色带着孩子们来体验。
经营成本高需要产业配套才能获利
但4年后的今天,在田野看来,“都市农夫”的市场需求已经越来越大了,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之后。“如果把他的农场里剩余的菜园子名额向市场推广,大约40个名额一天就能消化完。”田野说。但他会把“农夫”招募限制在100名左右。而他的农场,已经是这一市场中规模较大的农场了。
“因为成本太高,单靠这一项业务,几乎很难经营成功。”田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的农场里共有五六十块菜园,每年租金2000元,大约收入12万元。而菜园子需要聘请4位农民辅助和进行日常管理,一年的工资支出大约也达12万元。
“如果租金太高,大家来得意愿也就不高了,而租金太低,农场的经营运作也就有了困难。”田野说,这是一个两难。
因而,今年田野已有一个宏大周密的计划。他们计划在农场增加养殖、烧烤、儿童游乐场、果园认种与销售等相关配套,使之成为一个体验式休闲旅游项目。农场里的菜园子目的不再是赚钱,而是农场吸引人气的一个亮点。
而在屋顶种菜方面,专注于阳台、屋顶蔬菜种植的广东绿家绿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梦阳则表示,东莞的“空中农场”也刚刚起步。这和东莞的人口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东莞外来人口居多,有许多是租住房屋,即使市民想在阳台种些花草或者是蔬菜,居住条件不适合。”曹梦阳说。
此外,人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而屋顶农场的经营成本高,后续维护难,也是制约市场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曹梦阳所在的公司,大约占据了东莞“屋顶农场”9成市场份额。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的客户目前大约仅有1万户,东莞99%的屋顶都未被利用。
而为了引导市场,曹梦阳透露,他们也计划选址打造“屋顶农场”旅游项目,以扩大企业利润。
上班是白领下班做农民
周末一边种菜一边享受天伦之乐
阿志的家,住在南城石竹新花园,开车前往水濂山里的菜地,大约需要20分钟。
“我们一般傍晚6点左右出发,那时候菜地最适合浇水了。一家6口,大约快7点干完所有的农活,正好去吃饭。”阿志,工作在深圳,周末回东莞的家,是一个典型的“两城生活”践行者。他说,一家人去菜地种菜是他们最享受的“familytime”。
菜地里,一个多月前种下的小白菜和上海青,长势正好。一双可爱的儿女“宝宝”(10岁的女儿)和“贝贝”(5岁的儿子)正拿着小水壶,有模有样地浇水呢。
“你看,要付出劳动,才能有收获的哦。”菜地旁,阿志不忘趁机教育自己的女儿说。儿子还太小,只能模糊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而另一旁,老爷子正在起劲地抡着锄头,小心地翻土。老爷子今年60岁,来自江西农村。退休后,便和老伴来到东莞,离开了故土。
“现在好了,有了这块地,老爷子打发时间的方式找到了。”阿志说,菜地基本是老爷子在打理,他们一家就周末来劳动一次,种菜的技巧,都是老爸教的。
“有了这块地,我还觉得挺自豪的呢。吃自己种的菜,没有农药,没用化肥,再也不担心食品安全了。”阿志笑着说。据记者了解,阿志一家月收入超过2万元。
和阿志一样,东莞樟木头的蔡妈妈,已经当了一年多的“都市农夫”。周末,她就带着13岁的儿子到塘厦的菜地去摘菜。
认租菜地的都是清一色的白领
这些“都市农夫”们的菜地,到底长啥样?上周四,记者特意来到阿志的菜园子,体验一把“农夫”们的生活。
菜园鱼塘边的篱笆上,爬满了红艳艳的簕杜鹃。1号菜园里,包菜长得正欢,4号菜地里,西红柿还有一个月也能收获了,一只蝴蝶正从那儿飞过呢。它们背后,那块尚未命名的菜地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是时节,满园蜜蜂蝴蝶飞,春天的气息扑面来。
“太舒服了,我也租块地,当个都市农夫吧。”记者和同行的同事,几乎同时发出了感慨。而在这个菜地里,由于鼓励“偷菜”,我们认真地挑选着最大个的包菜和萝卜。
可不一会儿,太阳下的我们就已经汗湿了衣服,平日里的各种抱怨在那一刻似乎也随着汗水流走了。
“太阳下,几个老爷子抡着锄头,脖子上挂着毛巾擦汗,小孩子们则在地头欢快地玩土。”顺风生态农场的总经理田野,说起这个场景,至今印象深刻。
他就是这农场的老板。2011年,顺风生态农场正式诞生,最初想要经营成单一的薰衣草世界。但薰衣草没种成,前来的游客却看中了这块地,问能否租来种菜。
“这,就是菜地诞生的最初想法。”田野还记得,那位游客的父亲,是位北京退休的老医生,种菜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放松,一方面则是为了给父亲找个活干。
2013年,顺风生态农场的菜园子正式对外开业了。田野把农场里的部分地块经过土壤改良,再分割成小块的菜园,出租出去,每年收取2000元的地租。农场主们可以在菜园种上自己喜欢的各种菜,还能像QQ农场一样“偷菜”呢。
时至今日,菜园里的“农场主”已经有五六十户了。“我计划发展到100户左右。”田野说,今年开始,他们还将在农场里养鸡,养狗,也由“农场主”们自愿认养呢。
而每到周末,这些“都市农夫”很多就现身了,翻地、锄草、撒种、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当中,东莞本地人和新莞人大约各占一半,但几乎都是都市白领阶层。“他们的月收入,一般都在万元以上。”田野透露说。
另一个与传统农夫不同之处则是,这些“都市农夫”现身时,几乎都是一家老小齐上阵,和乐融融。
阳台上开“迷你农场”自种自收
除了新兴的租地种菜外,在钢筋和混凝土铸就的都市丛林里,阳台成就了“都市农夫”打造私人农庄的梦想。
但与往常在阳台上少量种些香葱大蒜不同,南城景湖春天小区的陈小姐家的阳台就是典型的“迷你农场”。阳台上摆着的5个种植箱,大约有5平方米,栽种了一年四季常吃的蔬菜,翠绿欲滴。
陈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来自湖北农村,来到东莞工作、成家。但在企业从事行政类的工作的她,念念不忘泥土的芬芳。“我的孩子5岁,在城市里长大,也很难体会到农村的乐趣。”陈小姐于是有了利用自家阳台打造“迷你农场”的想法。
去年开始,陈小姐的阳台就出现了5个大大的种植箱。“种上了小番茄、茼蒿、油麦菜……”陈小姐说,平时婆婆打理得比较多,孩子也喜欢在一旁帮忙。
在播种一个月之后,陈小姐就收获了第一批蔬菜。刚拔下来的蔬菜,保留着新鲜和脆嫩的口感,成了当晚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茼蒿很香,和老家的味道一样。”陈小姐对阳台上的这片“空中农场”甚是喜欢。
“吃到自己种植的蔬菜,感觉很不一样。”陈小姐说现在的阳台面积只够种5箱,收获的蔬菜不够每餐吃,因此有时还是需要去市场购买一些。“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如果家里阳台面积够大,会考虑种多点蔬菜。”陈小姐说。
为吃得放心投上万元建“屋顶农场”
阳台面积小,局限性比较大,限制了陈小姐“空中农场”的扩大发展。
另一种潮流的新趋势则是,不少人将“空中农场”从阳台搬到了屋顶,利用楼顶的闲置面积种植蔬菜。常平镇的谢先生就利用自家楼顶的大片空地,建起了“空中农庄”。
谢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平时也非常注重食品安全问题,以前就想着种植蔬菜,但是没有经验,完全是个外行,只在楼顶上种植了一两棵桔树。后来谢先生找到专门为客户提供阳台、屋顶种菜的公司,在自家楼顶种了15箱蔬菜,包含各类蔬菜品种。
“种植箱、有机土、有机肥、育苗等一共投资了1万多元,别人说1万多元可以买很多有机蔬菜了。但是算下来,我觉得还是自己种植划算。”谢先生说,首先是自己和家人有了种植体验带来了乐趣。另外,自己种植,食品安全自己把关。第三,投入虽然大,但是种植几年后,平均下来也并不贵。
而让谢先生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读二年级的儿子以前不爱吃蔬菜,但是自从参与种植后,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变得爱吃蔬菜了。
即使不求助屋顶种菜公司,南城江南第一城的张小姐的父母凭借自己的种植经验也将楼顶种满了蔬菜,全家人吃上了放心的绿色蔬菜。
部门回应
农场经营主盼政府补贴市农业局已出台扶持政策
“但如果要把顺风生态农场打造成一个体验式都市农业旅游项目,还希望有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田野期盼地说。
而在曹梦阳看来,未来“绿家绿”希望能和房地产、物业公司合作,建成屋顶菜园分租出去。虽前景被看好,但依靠企业来推广和后期维护,压力很大。他同样也希望,政府能出台配套的政策支持,比如给予补贴。
据他了解,一些“屋顶农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地方,均出台了一些资助的政策,比如北京对于屋顶绿化率达到一定标准,就会给予180元/平的补贴。
企业们的呼声,与市农业部门的政策制定不谋而合。从去年开始,东莞开始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这也是国内发展的潮流趋势,同样是东莞城市转型升级和农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相关负责人分析说,“都市农夫”们的认耕认种形成,也可算是都市农业的一种形态。认耕认种农业方式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假日经济,带动旅游消费,丰富市民的休闲方式。同时有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效应和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价值,提升农民的收入。
上述负责人透露,这类项目的经营主可以申请成为市的休闲农业示范点。一旦申请获得立项,将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助。如果项目最后能做出效应,并且对都市农业的发展形成促进效应,作为主管部门将继续争取扩大扶持范围和扶持力度。
专家建言
发展都市农业需将服务和需求结合并找到平衡点
对于东莞日渐流行的“都市农夫”现象,华南农业大学长期研究都市农业发展的刘厚诚教授表示,都市人群租田种植蔬菜的方式在珠三角其他城市也都存在,比如广州、惠州等地也较早出现这样的人群。而屋顶种植蔬菜,现在不少地方也是逐渐流行。
“之所以会出现都市农夫,首先是大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常见诸报端,普通老百姓对食品安全不放心,于是到郊区租地种植蔬菜。另外,就是对健康关注的高收入人群,将其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进行体验。”刘厚诚说。
对于企业将农田分租给市民种植蔬菜的模式,刘厚诚教授认为这就是都市农业的一种类型。但据他了解,广州第一家此类的休闲农场,因为经营不下去很快就关门了。
“其实,现在出现许多消费者想当一名都市农夫的需求,说明市场还是有可开拓的空间。”刘厚诚教授认为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将服务和需求结合并找到平衡点,那么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比如,针对农场蔬菜品种不够丰富的“短板”,农场是否能提供“互换蔬菜”的交易平台。针对亲子家庭,农场可以组织亲子游戏。
刘厚诚教授也指出,市民若选择此种体验方式,也要同时考虑自己的耐心,“比如亲子家庭租种了一块地,孩子在体验了几次后没有了兴趣再下地耕种,大人能坚持下去吗?靠家里的老人打理的话,菜地大多在郊区,而不少老人并无驾车能力”。
“此外,市民还要考虑到租种的地,只能种适合当地的时令菜,然而现代家庭的餐桌已经很丰富,租种的菜地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刘厚诚认为,租种菜地品种有限,长久吃几种蔬菜,难免会令人产生厌倦。
而阳台种菜虽然简便,自己操作成本也不会太高,但是也要考虑阳台朝向的问题,光照时间不长就会导致蔬菜先天不足。
编辑:zhufei
相关阅读
云南: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农业
昨日,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第108讲在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作题为《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农业案例分析》的专题讲座。【详细】
成都:花卉种植园变身风车海洋
昨日,在龙泉驿区黄土镇好秾人农场看到,原本种植花卉的土地上"种"上了各色风车,宛如百"花"齐放。【详细】
SPARK:垂直农场混合住宅解决人口老龄化
“乐龄农庄“是一个为未来城市的下一代养老住宅提供解决方案的概念性项目:它向新加坡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展示了一个将老年公寓、生活设施与垂直农场相结合的宜居方式和农业技术---乐龄人士将生活在一个由蔬菜农场建立的高密度花园内,在那里甚至还可能为他们带来就业机会。【详细】
上海“天空菜园”:屋顶农场的意义及实践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市民自发的农业活动屡见不鲜,并由于用地及空间的权属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上海“天空菜园”系列即是屋顶农场模式在我国较为系统的实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