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建筑为新型城镇增色

2014-04-03 09:06:1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首个城镇化规划,引发广泛关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正式公布,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首个城镇化规划,引发广泛关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以及绿色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机遇问题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

  这些话题,在日前由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4年“绿色建筑项目对接会”上得到了充分讨论。在这次吸引了数十家建筑设计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建设企业、绿色建材制造商的对接会上,业内相关专家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绿色建筑将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促进建筑绿色化发展。

  城市发展新模式:变粗放为集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城市雾霾、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坚持以“绿色文明”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会上说,城镇化是一个人口、资源等集中集聚的过程,这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节能。但相对于乡村而言,城镇化本身又是一个高碳化的过程,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能耗比是3∶1。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状况差异巨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国土空间,实现13亿人口的绿色城镇化,资源环境的约束具有刚性。

  与会专家指出,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意味着发达国家城镇化高能耗、高排放、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出一条新路。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严格划定城市边界,确保城镇化进程绿色健康。

  乔润令认为,绿色的本质意义是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要改变城市发展模式。他说,中国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以新城新区、“摊大饼式”粗放的方式向外扩张。据调查,现在中国有144个地级市,有133个提出建新城新区,共规划建设200个新城新区;121个城市公布的规划人口合计是1亿人。这种城市扩张模式是一种高能耗、广占地、低效率、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增加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本身就不是绿色的。因此必须转向密而不挤、集约式、紧凑式发展模式。

  他说,集约式的城市最符合中国国情。实现集约式发展目标,一是要从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性的、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严格划定城市边界。改变建筑密度标准,建设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二是用混合规划取代功能分区规划。功能分区不但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方便,而且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空城、鬼城和睡城,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专业展开幕

  5月26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详细】

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困局:有情怀缺归属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规划工作,8年前就走进了成都的乡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乡村规划师开始招募了。【详细】

这5年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