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市:让每个生命平等
从规划到运行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看来,绿色生态城区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工人的效率是一个递减的过程,可形象地比喻成“虎头蛇尾”。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施工不到位、偷工减料和职业教育体系缺失等等。
武涌建议,应构建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体系,涵盖绿色基础设施、运行模式的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以及人力支撑的可持续。同时建立相应的指标,在整个体系中严格按照指标去构建。“我们在建立指标阶段就应该思考要怎么做,直到最后绿色的运行。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将对未来绿色运行提供基本保障。”据武涌透露,该体系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据记者了解,从目前正在实施的8个绿色生态城区来看,仍有一些需要真正落地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没有完成。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例,出行率应达到多少、背后连带的成本以及能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规划阶段构建出明确的指标。
“究竟该怎么办?答案恰恰就是绿色生态城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武涌表示,下阶段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如何在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中实现绿色化。同时将就此建立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科学的体系、可持续的模式,形成倒逼机制,真正实现绿色运行。
对此,论坛承办方——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从更宏观的层面表达了她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思考:我们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建立基于公民生态权利、责任的法制体系。社会公平最关键的是人均使用生态权利的平等,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出让多余排放权,选择高碳生活方式支撑的高档生活则要更多买单,让每个生命平等。
编辑: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