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命名应有城市文脉传承底蕴

2014-04-09 09:30:11    作者:沈峰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近日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对该区49条道路的命名。笔者认为,此举值得称赞。在确定路名过程中,倾听民意不仅可以发挥公众的积极性,更可以挖掘城市特色和传承城市文化,道路命名应有城市文脉传承底蕴。

  城市路名是一种标记符号,反映出人们感知、认同、希冀的感情。有人说,如果把一座城市的历史比作鸿篇巨制,那么城市的街巷路名便是最好的章回佳题。的确,路名是城市空间的“无声向导”,也是反映城市风貌、展现其文脉传承的窗口。

  有许多城市的路名特色鲜明,如长沙的芙蓉巷、荷花池,杭州的孩儿巷、清河坊,不仅意蕴、内涵深远,而且听上去古意氤氲、百转千回。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新建了很多道路、街巷,有的城市曾创下一年新出现500多个新路名、地名的纪录,导致不少道路的命名都很俗套、雷同,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底蕴。甚至有一些地方将道路命名权进行拍卖,最后道路被冠以企业名称,使得城市特色随之流失,城市文化根须因此被割断,陷入“千城一面”的境地,让人唏嘘。

  笔者呼吁,城市新建道路、街巷命名可以借鉴龙文区的做法,广泛征求意见,让道路命名彰显更多城市文化底蕴。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景观“整修”不能切断文化脉络(文艺观察·关注传统文化村落 )...

发展旅游当然是村落保护的路径之一,村落的基础环境和设施也有改善之必要,但如此靡费资财地造假景,实则切断了村落本来的文化脉络,损害了村落动人的质朴之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详细】

“景观”文化的由来

“景观”文化常见于各地的风景名胜区和地方志中,包括“八景”“十景”等,无论是对文化传承还是景观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什么是“景观”文化,“景观”文化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笔者试就前人研究的基础,按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飨读者。【详细】

2014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报道(七)

2014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报道(七)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14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工作继续进行,11月22日,组委会特邀辽宁省园林专家任春秀、石晶作为评审专家,对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工程奖项目远洋钻石湾项目B1地块展示区景观绿化工程进行了现场评审。中国风景园林网总编张翀陪同参加评审。【详细】

2014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报道(六)

2014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报道(六)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14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工作继续进行,按照评审计划安排,近日,组委会特邀亚洲园林协会主席、台湾造园景观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小璘、湖南省住建厅原城建处处长周淑兰作为评审专家,对长沙跳马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申报项目腊八寺配套设施(山涧明月酒店)景观工程进行了现场评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