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景区规划的转变与创新

2014-04-16 08:33:59    作者:彭林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风景名胜区是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而风景区总体规划则是管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的改革深入和转型发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征、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发展经验、结合世界遗产的管理要求,以达到可以促进风景名胜区不断健康发展的目的。基于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研究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于近日共同举办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讨会”,旨在更好地规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质量和管理水平、引导风景名声区总体规划自身进行转变与创新。

  多专业参与促进协调发展

  于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当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常是由管理机构或者所在地政府委托专业规划编制机构进行编制。由于规划编制机构的背景、专业人员特点以及工作理念等方面的原因,规划编制过程往往缺乏多专业的参与,在认知和解决风景名胜区问题时方法和手段时常会存在不足。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能仅仅从规划师的角度切入,应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对其进行认知、研究和规划,以促进风景名胜区整体协调发展。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类型不一,机构职能设置和管理能力差别较大,常常面临职能不全、机构权责不清等问题。因此,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针对不同风景名胜区各自的特点、根据各自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性质,制定机构管理能力建设规划,以提高风景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不变应万变”周建国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就是要在保证资源价值的评价标准和严格保护的意识绝不改变的前提下,按照风景名胜区要义,明确阐述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提出风景旅游的发展方向,并加以科学展示;建立和谐社区,保障原住居民的合法利益;统一管理、科学管理,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利益分配,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现管理与经营的彻底剥离、相关利益的平衡,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居民是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根本

  黄东仆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风景名胜区的优质生态、优美景观的保护与完善离不开当地居民的辛勤耕耘和付出,“居民的居住条件、生产活动、经济收入等与风景名胜区同步发展,居民成为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居民社会系统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发展不同步”的问题。以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为例:山上4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有7000多名居民,其中大部分远离游览公路,很难参与到旅游服务的活动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风景名胜区虽然发展,但大量为景区的生态和景观保护默默工作的居民却没有得到任何实惠。因此,在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时,要深入调查分析当地居民社会系统现状,并在产业、居住、管理等方面提出措施。

  目标导向型与问题导向型相结合

  庄优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本属于问题导向型规划,也就是说,首先找出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而西方国家例如美国的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则基本属于目标导向型规划,即在规划体系中,每一个行动将与一个目标挂钩,年度目标将与5年长期目标挂钩,而5年长期目标又与公园使命挂钩。

  目前,我国一些风景名胜区正在尝试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如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其总体规划中建有3层次协同规划体系,即目标体系规划—战略规划—行动计划。这个体系的规划目标是以一种客观的、可测量的形式表示,且不同层次规划之间逻辑关系清晰。

  以文化景观方法论研究风景名胜区

  韩锋  同济大学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自然为基底,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自然之间长期而深刻的双向建构关系,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人文主义自然观的完美实践典范,是杰出的文化景观。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决定了其规划管理的方法论应属于文化景观方法论。在风景区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自然与文化两手抓,物质与非物质两手抓,高度整合自然与文化价值,深度解读自然与文化的相互作用,解说传播历史智慧,继承与发展历史智慧。风景区规划应从风景区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对象出发,以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为研究重点,整合相关学科,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对象保护和利用策略,最终实现对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整合。

  深入研究景观形成原因

  宋峰  北京大学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反映出了突出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了以自然基底、历史时期自然演化过程为表现的自然差异性和以人文环境、历史时期人文社会演化过程为表现的人文差异性。对风景区或遗产地进行认识时,不能以已有的规章为约束,应该面向对象,充分考虑对象的特殊性。除了应对风景区(遗产地)级别、规模、资源构成、资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还应该选取人文地理学中文化景观的研究方法,对风景区不同历史时期自然、人文演化过程格局与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国家公园的英国视角借鉴

  邓武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英国国家公园与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非常相似,其成功经验很有借鉴意义。其在中央政府层面,由一个部门对国家公园实行统一管理,不存在众多中央部门分散、交叉管理的窘况,并制定国家法律,给予稳定的国家资金支持,同时还有社会基金资助。在管理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尊重私有权利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规划的公众参与程度很高,对各类规划申请严格审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伙伴合作计划,与各级相关行政部门、各级议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合作,既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又促进国家公园内的社区发展。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记者从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组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认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详细】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议

  据悉,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已经提出,将设【详细】

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记者从13日上午从国新办举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挂牌近一年来,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详细】

《国家公园设立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办在北京召开《国家公园设立标准》专家论证会。来自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IUCN中国代表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