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谈生态型大学建设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应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生态环境危机的理性选择,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认识和理解的升华。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作为社会发展的灯塔和社会文明的源头,以生产、传播和应用高深知识为己任,必须在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科技思想、开创文明新风。不断改革创新,着力建设“生态型大学”,努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应该是新时代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型大学是在近20年绿色大学建设基础上,在大学发展模式上的一次升华和创新。绿色大学是生态型大学的基础或“原型”,绿色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模式均可移植、纳入生态型大学建设中。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指出的那样:“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生态型大学建设就是要在绿色大学建设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寻求大学生态化发展的新战略,以实施生态教育、完善生态学科、推动生态科技进步和建设生态型校园为基本内容,拓展大学教育的内涵及功能。
作为承接绿色大学理念的概念,生态型大学具有更深的涵义:第一,发展理念生态化。生态型大学突破了绿色大学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原则贯穿大学教育整体的核心理念,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解读大学发展,大学理念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第二,发展方式生态化。生态型大学进一步升华了绿色大学以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为重点的建设路径,更加注重大学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推进,以开放循环、和谐共生、自我纠偏和真实淳朴为原则。第三,发展实践生态化。生态型大学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和谐发展,整体构建生态型教育、生态型学科、生态型创新体系以及生态型校园,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核心区和先导区。
与过去按照功能相对大小把大学划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大学不同,生态型大学是新形势下大学办学模式的新发展,应当成为各类大学共有的办学理念。生态型大学之所以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因为它们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四个作用:大学要成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基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供理论支撑;大学要成为大学生和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切实提高师生和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各类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大学生强化全球意识和“地球家园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环境法律意识,培养有生态文明道德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要成为生态科技创新的基地,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管理、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不断提供科技支撑;大学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和生态文化中心,要按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校园内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一个健康的生态大学必须体现内部各要素之间、整个系统与外部之间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开放性;保持优胜劣汰、和谐平稳、动态平衡的多样性和竞争性。大学具有独特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大学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大学各类生态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自在维护大学生态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使大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各层次、各类型的大学都是大学生态系统的一分子,大学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为合作共享多于竞争封闭的关系。按照生态型大学发展理念,大学管理者和师生的兴奋点不是学校排名先后、行政级别高低,而是如何办出特色,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在生态型大学系统中找准定位、各司其职;不是“贪大求全”,而是致力于在特色领域或特色方向形成办学优势、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各显神通,又合作共赢,进而完善大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国家的科教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