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压之下的绿色抉择

2014-04-17 10:02:13    作者:潘春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高压”之下的绿色抉择

  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并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然而,近年来,这一区域的生态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身在区域地理中心,北京在劫难逃,霾锁京城的景象时有发生,甚至一度造成大范围的“北京咳”。“高压”之下,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龙头老大”,北京如何率先垂范,引领“治霾大战”?

  北京市决策层认为,森林是天然的调温器、减风器、加湿器和防尘器,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应有之意。

  从2012年起,北京市就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展开了专项研究。阶段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在“减尘、滞尘、吸尘、降尘、阻尘”五个方面对PM2.5等颗粒物具有调控作用。

  数据显示,在生长季节,每公顷柳树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10公斤,每公顷槐树林每年可吸收氟42公斤、氟化物12公斤。此外,树木还可以分泌挥发性物质,有效杀灭和抑制细菌。一般情况下,绿化区空气中的飘尘浓度比非绿化区少10%-20%。

  据分析测算,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每年可增加固定二氧化碳121万吨、释放氧气88万吨、滞尘62万吨。

  就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虽然区域生态建设整体规划还在讨论中,但森林是改善生态的“主力军”,北京的“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将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洁身自净”的北京行动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比作一场“绿化战”,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在高楼密集的城市中心区提高绿化率,北京市通过拆迁腾地、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多种措施充分挖掘可绿化空间。最主要的是,北京市提出了空间布局和营造大规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的理念,在广阔的城乡范围内,构建“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绿地空间布局。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