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居环境 将文化融于建筑和景观

2014-04-17 17:12:21    作者:赵国良     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次数:

  地产文化不应该是指地产界的文化现象,而应该是融入住宅建筑和住宅区环境设计中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观念、文化、艺术的“语言”符号和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生活水准和科技水平。说到底,和谐地产文化是为人服务的,它只有融入到人所住的建筑、社区中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古人的人居文化

  中国的古人是特别重视营造人居文化环境的,这在很多古诗词中可以得到反映,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都是人居文化的典范。

  仔细研究中国传统的人居文化就可以发现,中国聚落中的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它独特的人居文化思想。

  一是贴近自然、融于山水,有着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环境构想;“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建构一个充满生机的聚居空间体系。例如皖南徽州的古村落,素以山水竞秀而称奇。正如当时的诗人所描述的“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傍槛流”,“山禽佛席起,溪水入庭流”。

  黟县的屏山村,东、西两侧是山,村居沿着南北向的溪水弯曲有序地排列,构成典型的江南村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黟县的宏村是一个以水出名的古村落。通过筑坝抬高牛泉河的水位,引水入村,以九曲十八弯流经街巷和人家,成为天然自来水。村中心开挖的一个月塘,如一面明镜,将周围的宗祠建筑映衬得格外引人注目。村头的南湖,景色更胜,宏村因其独特的山水组景而被国外旅游者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村庄之一”。此外,歙县的唐模村、潜口村、呈坎村(后两村于1988年始划入黄山市),黟县的西递村、碧山村,休宁的临溪村等,充分体现出水的特色,实现了“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环境构想。

  二是受“世外桃源”居住模式的影响,使追求恬淡、抒情风格的村居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向往;徽州古村落在这方面也是典型的例子。徽商的兴盛,形成了当地杰出的“新安文化”。徽商们早在宋代,便创造出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村落“水口园林”。清代诗人方西畴在《新安竹枝词》中对水口作过生动的描述:“故家乔木识便楠,水口浓郁写蔚蓝,更着红亭供眺听,行人错认百花潭”。歙县唐模村“镜亭”内的一幅长联,最能反映徽州古村落的意境追求:“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三是注重血缘,聚族而居,因此礼制秩序和睦族之风表现明显。

  地产开发要注意四大要点

  当然,现代社会无论在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方面都和古代有了很大的区别,照搬古代村落的人居文化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孕育于东方传统哲学的中国古村落,可否对当今的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启迪呢?回答是肯定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应建成“山水城市”。之后,吴良镛教授则极力倡导中国的“人居环境学”建设。二者都不外乎要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聚居空间。

  其实,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就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其中,社会、经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经济高效、人类满意、人与环境和谐,达到自然、城市、人共生共荣共存。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之所在。生态城市的建设,大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现代社会人被过分夸大为世界的主宰,滥用技术,企图征服自然,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到头来不仅危及自身的生存,又打破了社会稳定结构(即社会异化),更失去了自我,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自身的同步发展,主体反倒成为客体背后的陪衬。生态城市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之器官”。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二、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三、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四、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总之,要建设真正的和谐人居文化,必须借鉴古人的人居智慧,将文化融入地产之中,避免作秀、杜绝浮躁,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地产文化。

编辑:guansh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王文杰:哈尔滨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态城市建设

王文杰:哈尔滨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态城市建设

最近在贵阳召开了生态峰会,提出了要建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级森林城市,这是到2020年的目标,现在已经有165个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个。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树木大有可为【详细】

成都二环桥下不再只有草坪 拟增灌木、花卉

二环路绿化景观主题为“五彩缀景、浓绿环城”,以绿色为主基调,提炼东南西北各段区域特色和文化,分别点缀凸显红色、紫红色、金色和绿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