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艺术区之困:商业是艺术的"敌人"吗?

2014-04-18 09:10:15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798的艺术生命为何如此短暂

  在失落之余,人们不免感叹,798的艺术生命实在太短暂了。国外很多著名的艺术区都经历了少则二三十年,长则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从涨潮到退潮,都经历了一个发展成熟到渐成气候的完整过程,其间涌现出许多独特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为当代艺术史发展贡献良多。

  原本应处于发展鼎盛期的798的生命力为何如此短暂?回首798不难看出,798由盛转衰的过程也正是中国艺术市场取得巨大发展的10年。10年中,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挤入世界前列,并在2011年达到高峰。2012年,市场突然急转直下,开始持续下滑。”一位艺术界人士分析认为,不断攀升的艺术品价格只是浮华的表象,却让市场更加偏好艺术品的投机和炒作,而不是如何进行真正的艺术创新。798艺术区短期内走向沉寂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忽高忽低剧烈波动的侧面缩影。

  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798艺术区房租也成倍上涨。“房租已经从最初的一平方米一块钱涨到五块钱一平方米,但画廊经营状况并未见好转。一边是没人买画,一边是不停地交房租,画廊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姜永平表示。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谢伦灿观察,798不断上涨的房租,很大程度上造成798内大批量优秀艺术家的流失;另一方面,名声的扩大造成来798旅游的人数日益递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艺术家应该要受到保护的创作环境,798的艺术生态遭到破坏。

  “虽说商业化倾向确实加剧了一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所面临的困境,但是不能就此将商业与艺术对立起来。”谢伦灿认为,商业不是艺术的“敌人”,艺术和商业是可以结合的。真正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在艺术角度上经久不衰,同时也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798也需要解决艺术生态与商业生态之间的关系。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副院长陈少峰看来,798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布局随意性强,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只是简单的产品交易,画廊等机构只是从事作品的展示和展销,没有做增值服务。例如缺乏专门为艺术家进行包装、推广、提升的艺术家经纪服务,也没有专门为艺术产业办理产权交易、抵押贷款、艺术保险的艺术金融。”

  798的未来在哪里

  从国外情况看,每一个艺术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与科学引导。比如,美国苏荷区发展之初方向不明,纽约市就明确提出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以立法的方式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比如韩国的heyri艺术谷就明确定位为艺术区而不是旅游点,以利于艺术家的创作。

  城市艺术区究竟该如何规划建设?政府在艺术区发展上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都成为艺术区建设要面对的课题。

  谢伦灿认为,政府在对798的扶持和管理上存在缺位的地方。“据我了解,798是有管委会的,但它的管理属于物业管理,政府没能在艺术与物业管理的利益权衡中起到较好的调和作用。”谢伦灿指出,政府对艺术区的支持应表现在为艺术家创造更好的环境、保护艺术生态上。

  专家一致认为,在艺术区建设上,首先要有非常准确的定位,只有做好了定位才可能做好可持续发展。其次,在资金上、管理上要给予艺术区特殊的扶持政策,同时扶持政策要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将优惠真正落实到艺术家创作本身,而不是那些平台建设上。此外,也要通过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改善目前国内画廊业的生存困境。

  对于798的未来,谢伦灿认为最好是让具备先进资源与管理经验的专业运营公司参与进来,承担起艺术家作品的生产、推广、营销等一条龙服务,加之政府部门的相关扶持,从而探索出适合798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和存在生态。不过,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政府对798的扶持政策到位即可,原则上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选择。“798倒下了,艺术家还在,如果他们选择到一处更适合他们创作的区域,也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