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前瞻规划,莫让城市"窒息"发展
什么是城市的形象?对许多人来说恐怕未必有准确的评判标准。
也许,高楼林立、人口密集、车流涌动、灯火辉煌都是他们心目中描绘出的现代化城市美景;反之,这座城市就会失去应有的色彩与活力。
不过,在记者看来,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并不应该套用统一的模式,疏密有间、错落有致、风格迥异才更能展现每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举办期间,城市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与会嘉宾聚焦的热点。然而,如何引导各地城市在未来走上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记者日前曾到西部某省会城市采访,作为享誉世界的古都城市,这里有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地上地下遗存的文物古迹不胜其数。徜徉在古城之内,似乎总能触摸到秦风汉韵、大唐盛世的历史脉搏。
然而,出了保护修缮完好的古城墙,尤其是到了二环路之外,眼前景色立刻让人产生穿越的感觉。
在这座城市的南北两个新区,无数密集排列的住宅高楼扑面而来,楼间距远远低于国家住区规范标准,个别楼盘称之为“牵手楼”也并不为过。就像一些当地人士表述的那样,“在这里,房地产开发、特别是住宅开发已经绑架了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细节最能说明这一点。
在南部新区,环绕大唐盛世遗存的某个湖泊,名称各异的住宅项目环湖簇拥,由里到外依次拔高。站在位于最底部的湖心向四周望去,满眼全是住宅楼;而站在高楼向下看,游人众多的湖泊只不过是眼底下的“一盆水”。
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环湖项目中不乏全国及当地知名房企的楼盘,这些一贯以产品品质著称的房企到了这里,却仿佛都摆脱了容积率与楼间距的约束,让原本应该营造的舒适宜居环境变了味。
当然,客观地说,板子也不应该全打在开发商身上。当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脱离国家标准规范的束缚,成为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时,监管审批领导与部门的失责难脱干系,从众必然成为房企的最后选择。“住在这样的小区里,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一位当地的朋友这样说。其实,遍布这样楼群的城市未尝不是如此?历史有时仿佛总是在开玩笑,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大唐统治者绝对不会想到,1400多年后,他的后代会在这块开放的土地上竖起新的建筑藩篱。
或许,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是一条便捷而快速见效的城市发展取财之路,有利于城市新区的迅速崛起。然而,当一个新区完全以住宅开发为主时,“城市病”必然难以避免,当地日趋拥堵的交通和越来越差的环境可为明证。
因此,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打造“经得起考验的前瞻城市”,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建立城市发展的新模型,成功地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相结合,将城市的交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将人置于用地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中心。正如阿特金斯亚太区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董事MarkHewlett认为的那样,新型城市规划应将低碳生态目标置于规划的前沿和中心,重点强调对本地环境的理解,让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依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